支援各地舉辦考古成果展 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夏商文明研究工程
更新于:2025-03-26 01:31:10
記者今天從國家文物局獲悉,今年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將組織國內科研機構、高校圍繞構建完整的夏商考古學文化與夏商歷史,開展重點遺址的考古發掘、多學科綜合研究、科技考古和價值闡釋、文物保護、展示宣傳、國際傳播等工作,形成一批高質量學術科研成果,讓夏商歷史更加清晰、生動地呈現出來。

 

重點提升多學科合作和科技考古水準

2025年,國家文物局批複了近260項主動性考古發掘專案,將在考古工作中更加強調精細化測年、動植物考古、古DNA研究、古環境復原、冶金和制陶等技術研究等,加強與歷史學、民族學、社會學等多學科合作,提升考古工地現場的設施裝備現代化、專業化水準,不斷拓展考古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更加清晰展現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不斷鞏固共同文化根基。

 

打通考古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2025年,將實施更多“小而美”“公眾友好型”的成果轉化利用專案,讓考古走入百姓生活。推進重點考古報告出版,壓實100項積壓報告、100項重點報告的編寫責任,及時將各地考古工作的最新進展介紹給大家,也會支援各地舉辦考古成果展、考古新發現展,讓考古成果及時面向公眾。

 

抓好大遺址保護利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持續推進陝西石峁、北京琉璃河、河南隋唐洛陽城、新疆北庭故城、交河故城和跨省域的蜀道、秦直道、三峽庫區等大遺址保護利用工程。安徽淩家灘、河南漢魏洛陽故城、北京路縣故城等重要遺址博物館都將在今年建成開放。

 

推動中外考古交流,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依託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等國際平臺,積極推動考古機構、考古學家“走出去”,做好沙特塞林港、埃及孟圖神廟、柬埔寨吳哥窟和中亞地區合作考古專案。進一步提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博物館的國際化服務水準,推廣多語種講解服務,讓更多考古遺址成為外國友人的旅遊打卡地,更加直觀的感受中華文明魅力、體驗中華文化風采。

(總台央視記者 田雲華 閆洪)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