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塊漢字磚展現東漢社會史
更新于:2025-04-02 05:05:11

本文轉自:亳州晚報

亳州曹操宗族墓發掘紀錄片登上央視之三——

近600塊漢字磚展現東漢社會史

謁湯都字磚。
奔馬畫像磚。
←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磚展廳。

    董園村二號墓不僅墓葬規模巨集大,墓室內同樣發現了一件銅縷玉衣,專家們由此確認了墓主人就是曹操家族的發跡人——曹騰,曹嵩墓和曹騰墓的相繼出土,讓專家們對於曹操家族的歷史有了更多的瞭解,同時也引起了他們對於曹操身世之謎的思考,為了解開這一千古謎題,他們繼續對亳州城南的孤堆進行發掘,很快就在不遠處的元寶坑村有了更多的發現……

    又一件銅縷玉衣出土

    考古隊員們在董園村二號墓後室展開發掘,他們在泥土之下發現了大量的玉片,這個發現再次點燃了考古現場,這說明,董園村二號墓的墓主人也是穿著玉衣下葬的。在收集玉片時,一些玉片的孔洞中殘留的絲線引起了考古隊員們的注意。經過研究分析,他們發現這些連接著玉片的絲線的質地是金屬銅,這是一件銅縷玉衣的殘件。這讓考古隊員們更加相信,董園村二號墓的墓主人很可能就是曹嵩的養父曹騰。

    不同於曹操出生時曹氏家族的風光顯赫,曹騰的家境卻極度貧困,家人無奈之下,只得將年幼的曹騰送進宮中做宦官。這個決定讓曹氏這個家族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西元120年,漢安帝立5歲的劉保為太子,太后親自為太子挑選陪讀時,看中了曹騰。太后認為曹騰舉止得體,性格溫順,選他入住東宮,陪伴太子讀書。5年之後,太子劉保即位,是為漢順帝。作為皇帝昔日的伴讀,曹騰在漢順帝時期備受重用。漢順帝去世后,年幼的漢沖帝和漢質帝先後夭折,在風雲詭譎的皇權更替中,曹騰擁立漢桓帝劉志登上了帝位,這讓他正式進入了東漢的權力中心。在漢桓帝登基之後,對襄助自己成就帝業的功臣進行封賞,曹騰因此官拜大長秋,後來又被封為費亭侯,贏得了宦官中至高無上的榮耀,曹氏家族也日益興盛。

    按當時的規定,被封為費亭侯的曹騰,死後是可以身著銀縷玉衣下葬的。為什麼在他的墓葬中發現的卻是銅縷玉衣呢?專家們認為,雖然曹騰死時已經封侯,但由於他是宦官,故死後並沒有身著銀縷玉衣,而是穿了稍低一等的銅縷玉衣下葬。在清理後室的過程中,考古隊員們還驚喜地發現了一些大型玉片,經過拼接,專家發現這是一個精美的玉枕,這件玉枕長達35釐米,高14釐米,表面呈優雅的半圓弧度,兩端的紋路依稀可見,玉枕的表面被精心打磨拋光過,雖然過了兩千年,在燈光的照耀下,依然能夠感受到玉質的晶瑩與溫潤。

    玉枕和玉衣都是墓主人的貼身隨葬品,它們的精緻華貴,見證著墓主人對玉的熱愛。在兩漢時期,古人認為玉集天地之靈氣,不僅可以鎖住魂魄,還能保護屍身不腐,所以他們將玉視為可通天地的吉祥之物。這些物品的出土,為後世研究東漢喪葬制度、喪葬風俗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補正《水經注》錯誤記載

    在清理的過程中,考古人員在墓中發現了很大一片、厚度有十釐米的灰燼,他們判斷,這是盜墓賊對隨葬物品進行的蓄意破壞。

    曹騰和曹嵩墓葬的出土,讓人們領略了曹氏家族曾經的輝煌,為學者們研究東漢貴族墓葬提供了重要依據。隨著墓葬的出土,專家們發現,《水經注》上對曹氏家族墓地的記載並不準確。比如《水經注》上記載,曹騰墓在曹嵩墓的北面,而實際情況是曹騰墓在曹嵩墓的南面等等,根據考古隊員們的實際發掘情況,專家們對《水經注》上錯誤的記載進行了補正。《水經注》上的記載和實際情況有出入,這種現象在亳州周邊一些地方也出現過。專家推測,可能是書的作者酈道元並未實際到亳州來考察,在引用別人的記載過程中出現了偏差。

    專家隨後又對位於這兩座墓西北大約500米的另一座孤堆——元寶坑一號墓進行了發掘。考古隊員通過墓門上方的一個盜洞進入墓室,他們發現,這是一座磚室墓,墓葬的規模很大,早期曾被盜擾過,牆壁上還殘留著彩繪的痕跡,但已經殘缺不全了。但考古隊員們卻有著另外的收穫,他們在墓磚上發現了文字,而且數量很多。這個發現讓考古隊員們激動萬分。

    近600塊漢字磚全國罕見

    在已清理發掘的墓葬中,出土了銀縷玉衣、銅縷玉衣、象牙雕、玉器等大量文物,但其中最為珍貴的文物當屬文字磚和畫像磚。這些字畫磚數量近600塊,在全國實屬罕見。字磚內容豐富,有曹操宗族成員姓名官職、有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感慨、有市井俗語和數字記錄等,為考證漢代風俗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從書法角度看,字體多樣,篆、隸、草、行、楷等兼備,在同一時期出現如此多的字體,其書法和文物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亳州曹操家族墓出土的文字磚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重要考古發現,其價值不僅體現在對曹操家族及漢魏歷史的實證研究上,還涉及書法演變、社會文化、民間信仰等多個領域。近年來,我市發揮文字磚資源優勢,依託“曹操”主題,以字磚為主線,打造“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磚展”,為觀眾打開一扇凝望東漢政治、經濟文化之門,真實地再現漢代書畫藝術的神韻。“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磚展”被評為安徽省十大精品陳列展,目前已赴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張家界市博物館、敦煌市博物館等15家單位進行巡展。

    曹操家族墓文字磚是“刻在磚石上的東漢社會史”,其價值遠超考古學範疇。它們既是漢字演變的“時間膠囊”,也是解碼漢魏政治、經濟、文化的金鑰,為重構三國歷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物證據。未來,隨著更多文字的釋讀與跨學科研究的深入,其學術與文化價值還將持續釋放。

    (記者 路振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