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掀起變革風暴:要把蔚來尊嚴掙回來
更新于:2025-03-26 01:14:48

“臨別之際,個人愚見。第一次發,也是最後一次。”

2月25日,一名即將離職的蔚來員工在蔚來內部論壇發長文,向公司提出十條建議,呼籲蔚來應儘快從務虛轉為務實,集中資源,直面現實。

蔚來創始人李斌親自下場實名回復:“謝謝大家的建議,提升全員經營意識,從我自己做起。”這話不是說說而已,他還把文章通過飛書推送給全員。

能引起這種程度的重視,是因為蔚來又快“躺”進ICU。2024年的財報顯示,蔚來全年凈虧損224億元,相當於每天睜眼就要面對6100萬元的財務窟窿,淨虧損總額幾乎是小鵬汽車(57.9億)的4倍。2025年的銷量也沒有得到好轉,1月蔚來和樂道雙品牌交付13863輛,2月交付新車13192輛,距離行業公認的月銷2萬生命線還有一段距離。

面對各種詰問,李斌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反思”上。

“我們要在有效的資源邊界內,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時間花在刀刃上,才有可能走出來。”李斌說。外界質疑蔚來管理效率,很多講的是對的,我們要認,我們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管理本來就沒有止境,我們就從管理上把自己的尊嚴掙回來。

就此,蔚來開始放下巨集大敘事,一場圍繞降本增效的風暴,已然掀起。變革的推進仍需要時間消化和磨合,不過此次變革之於蔚來,更像是在行業動蕩浪潮里的一次深度蓄力,畢竟產品的縱深佈局和技術魚池,或讓蔚來在蟄伏中迎來新的增長週期。

“每一分錢投入都要聽到迴響”

蔚來的虧損何時能逆轉?——這是蔚來再也不能用“長期主義”四個字就能掩蓋過去的問題。

從2018年上市至今,蔚來累計虧損已超千億,在“燒錢”的賽道上一騎絕塵。李斌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在2024年就寫過一封全員信,大講提高經營意識。今年更表示,管理提效這一課,一定要補上。

細化到執行方案上,如今的蔚來落地了名為CBU(基本經營單元)的經營機制,每個單元都必須建立明確的ROI(投入產出比)指標和業績獎懲制度。這類似華為的責任中心,或阿米巴的敏捷團隊組織,目的都是推動跨部門協作與成本透明化。對這樣的看法,李斌強調,蔚來要在學習這些優秀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

而在關乎成本的供應鏈方面,李斌也明顯加強了對供應鏈管理的參與程度。

按照華為的理論,供應鏈是利潤的二次生產,蔚來供應鏈管理的混亂在樂道交付過程中充分暴露。樂道L60上市初期即陷入“訂單與交付脫節”的爭議,樂道宣稱的“4萬訂單”在首月僅兌現832待交付的商品數量,很大的原因是樂道L60與蔚來ET7、ES8等高端車型共用合肥F2工廠生產線,導致產能被主品牌擠壓,交付週期長達40天。

“供應鏈必須CEO親自管,且要真正懂行。”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表示。目前,李斌都會深度參與很多供應鏈採購專案,在產品開發的關鍵項目節點,會細查成本,並直接參與電池在內的核心零部件的價格談判。

某種意義來講,老闆半路親掌供應鏈,多表示要開始補救,彌補工作漏洞。但防守式管理不是長久之計,企業的供應商可能有上千家,零件庫甚至多達十幾萬種,老闆工程就變得雞肋,關鍵是能讓所有部門嚴格執行,組織高效。從這個角度看,2024年,小鵬汽車開除十幾個高管,採購部頻繁換人,採購價格透明的資料庫建立,更是長遠的考慮。

而從公司的降本增效角度來看,CBU制度更具備全域性,也明確傳遞了蔚來從“要預算”轉向“拼經營”的信號,在門店協同、市場活動、研發管理等方面,能夠切實把經費控制落到了最底層。

但機制背後更深層的變革是組織變革,華為能成功,是因為有強大的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支撐,而蔚來強行嫁接,短時間內很可能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以研發工時為例,工時統計本是研發型組織的基礎性動作,蔚來目前剛剛啟動工時填報,來計算每個員工對於項目的貢獻,但這在內網論壇引發不少吐槽,員工共識尚未達成。

做減法易,標本兼治難

從企業戰略層面看,蔚來之所以在近幾年虧損過於嚴重,最大原因在於業務布局較為分散,“既要又要”,不論是產品、品牌還是技術。

比如李斌曾經對自研手機非常堅決。

他認為車手互聯必將成為未來生態體驗的關鍵勝負手,試圖通過生態建設來提升品牌的競爭力,但他似乎低估了生態建設的成本,也高估了生態建設的價值。

畢竟手機終究是一門生意,是生意就要看投入產出比。

當下手機行業技術門檻越來越高,大量國產廠商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都不是蔚來能在短期內能夠匹敵的,自研手機帶來的用戶價值提升也有限。2024年底,蔚來手機業務就已經對資源投入與人員規模大幅調整,手機軟體團隊已經併入數位座艙團隊,重複崗位進行了大幅精簡。

手機業務調整也是基於CBU機制的業務瘦身結果。“不能創造用戶價值的崗位和專案,該停就停。”李斌表示,“任何一筆錢、一個崗位、一個專案、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都要有人付錢給你。要麼從外邊掙錢,要麼從內部掙錢。沒人付錢、算不過來帳的事就別搞。”

也正是這樣的目標,樂道與蔚來重複的資源也開始收縮合併。

未來,蔚來與樂道將在售後、財務、人事等領域進行資源複用,目前在部分區域已經嘗試管理團隊同時負責樂道、蔚來兩個品牌的銷售和服務工作,比如在哈爾濱、銀川、烏魯木齊、西寧等地區,樂道品牌的銷售負責人均由蔚來區域公司總經理兼任。

這是省下了相當一部分人力成本,為了促進協同效應,公司內部正在試行一些激勵機制,鼓勵銷售團隊互相支援,推廣對方品牌產品。據李斌介紹,今年每個月樂道的新增訂單都在增長,試駕量最近也在提升,每周都在創造試駕量的新高。

但如何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訂單,蔚來還需要提出更好的方案。

樂道主打“性價比”優勢,但有聲音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樂道L60的官方起售價為20.69萬元,若選擇電池租賃(BaaS)方案,價格可降至14.99萬元,但每月500元以上的電池租賃費用,疊加保險、充電等隱性成本,長期使用成本甚至高於直接購買帶電池版本。同時,樂道L60雖相容蔚來換電站,但實際可用網站僅占蔚來總換電站的極小部分。

還有交付車輛順序混亂、交付慢等導致的負面輿論等問題,這些解決不了,樂道接下來也很難真正打開市場。

大刀闊斧,更要築牢“護城河”

李斌認為,公司毛利率會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今年一季度開始,研發、供應鏈、銷售服務全面降本措施,讓所有團隊為經營目標負責任,目前已經看到了提高投資回報的措施,第二季度,費用、成本顯著改進,第三季度,持續深化成本控制,有信心實現第四季度的盈利目標。

尤其是2025年將是蔚來的產品大年和技術大年,這或許會推動蔚來銷量和營收的進一步增長。

產品層面,蔚來品牌將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車型,包括智慧電動行政旗艦ET9。樂道品牌也將推出第二款車型L90,預計在第三季度交付。一名樂道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蔚來與樂道內部正在不斷相容,交付已經與蔚來合併進行。

在技術層面,蔚來自研的基於“世界模型”的智能駕駛在2025年3月底啟動內測,計劃4月擴大公測範圍,並在5月初向全量使用者推送。在智駕平權當道的今年,此舉有望把蔚來的智能駕駛能力拉升至行業第一梯隊。

此外,蔚來自研高階智駕晶片也將會逐步上車,ET9會首發使用自研神璣NX9031智駕晶片,後續的車型也會用到自研晶元,使用神璣晶元相比4顆Orin晶片成本降低1萬元,也正因為自研晶元成本大幅下降,進一步提升毛利率,李斌表示目前蔚來沒有用英偉達Thor晶片的計劃。

當然,蔚來最大的護城河——換電模式,也在加緊築牢。不久之前,寧德時代真金白銀支援蔚來換電,共同打造全球最大換電網路,這一模式將實現行業內跨品牌換電服務互通,進一步看,也是蔚來對抗比亞迪超充模式的關鍵一步。目前比亞迪推出了全球首個量產的乘用車1000V高壓系統,通過與1000A超大電流的協同,實現1000kW(1兆瓦)的充電功率,讓充電功率正式邁入“兆瓦時代”。

從目前來看,蔚來表現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魄力和誠意,剩下的,就是如何將組織變革執行得更有韌性,執行得更加高效。

李斌表示,如果給2025年的自己貼個標籤,李斌希望是“最拼、最努力的人”。對公司而言,他希望蔚來是今年“進步最快的公司”。

*聲明:上述內容及觀點,僅代表作者,與網上車市無關,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可通過郵箱與我們聯繫,郵箱位址:marong@che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