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十堰日報
文/圖本報記者孟建錦實習生王婧怡
春日的十堰,空氣中跳動著奮鬥的音符。3月24日,十堰高周波科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條條生產線全速運轉。“我們簽訂了15台海裝風電主軸軸承無軟帶全自動淬火智能裝備訂單,目前正在加緊生產。”該公司副總經理、國產海裝風電主軸軸承無軟帶全自動淬火智能裝備研發主導人李家濤介紹。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故事書,那李家濤的故事是怎樣的?
大學報考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后毅然投身科研領域,潛心鑽研淬火技術,申請多個專利,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市場壟斷……隨著在科研路上不斷迎接新挑戰、取得新成績,2024年十堰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第三季度“十堰好人”李家濤的人生故事越講越精彩。
興趣驅動:走上科技創新之路
1993年12月,李家濤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2012年,他考入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我原本填報的是汽車工程專業,有一次在學校操場看到電子系學生正在調試自製的無人機,那一刻我好像找到了方向,毅然決定轉入電子系電氣自動化專業。”他以回憶道。
他說,自己從小就對機械結構感興趣,特別喜歡拆解家裡的電器,然後研究零件形態和工作原理,被家人稱為“破壞大王”。高中時期,他對網路遊戲產生濃厚興趣,開始自學計算機程式設計,探索遊戲運行的奧秘。
2013年,上大二的李家濤帶領團隊以作品“可程式設計函數信號發生器”,在湖北省電子技能大賽上奪得二等獎。“‘可程式設計函數信號發生器’是電子行業常用工具,那次比賽更加堅定了我在科技這條路上走下去的決心。”他說,大學期間,堆滿手稿的課桌、密佈焊接焦痕的實訓台、一張張載滿榮譽的證書,見證了他在科技之路上的蛻變。
2015年,李家濤大學畢業,老師推薦他到十堰高周波科工貿有限公司應聘。當時公司技術負責人給他佈置了剎車輪輞淬火設備程式編寫及調試任務,他僅用一周時間就完成項目調試。入職後,他憑藉悟性和勤奮,迅速成長為技術骨幹。2023年3月,他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負責感應裝備研發程式編寫和調試。
技術突破:“大國重器”悄然問世
在十堰高周波科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直徑4.2米、重達4.5噸的風力發電機主軸軸承格外引人注目,李家濤和同事正對主軸軸承無軟帶全自動淬火智能裝備進行調試。
據瞭解,高精軸承作為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的關鍵部件,對製造技術和生產工藝要求嚴苛,曾是全球海裝風電設備製造商難以逾越的“鴻溝”,特別是主軸表面無軟帶感應淬火設備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國內主要依賴於進口。
十堰高周波科工貿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自動化感應裝備研發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與從事智慧風機研製和銷售的遠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專注研發海上風電配套高精軸承感應裝備。“當時進口高精軸承感應裝備售價較高,國內只有兩家企業購買了該裝備,裝備相關信息很少。”李家濤說,沒有設計圖紙和參數,設備研發停滯不前。他主動請纓,帶領團隊耗時半年繪製出初代設計圖。
在設備研發過程中,團隊戰勝諸多困難,摸索搭建出設備雛形。經過5年技術攻關,2019年該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套無軟帶全自動淬火智能裝備問世,成為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加速發展的“大國重器”。
“設備雖然研發成功了,但後期實際應用中,一些小問題慢慢顯現。”2022年冬天,李家濤為山東省煙台市一家公司進行設備維護,發現軸承硬化層厚度誤差始終無法穩定。
“我們嘗試了很多改進方法,但效果不好。”李家濤回憶道,“那段時間,我每天閉眼思考問題、睜眼解決問題。後來一次偶然的實驗,我發現把工件倒置加工,竟然將軸承厚度誤差降低到正負2毫米內,一舉攻克了技術難關。”
2023年春天,由該公司研發的國產無軟帶全自動淬火智能裝備實現量產。“到目前為止,我仍未見過這類進口設備的樣子,但對我而言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的核心技術已經趕超進口設備,而且設備價格比進口設備低。曾經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現在已變成現實。”李家濤說。
淬火人生:奮鬥的腳步永不停歇
創新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強大引擎。李家濤說:“無軟帶全自動淬火智能裝備的成功研發,猶如一針強心劑,給了我更多創新動力。”
為讓感應熱處理裝備性能更穩定,他於2020發明感應加熱電源對地保護信號模組,並由此設計研發了公司核心產品——IGBT電源對地打火保護電路。“感應裝備中的感應圈容易與內部工件發生碰撞,造成短路打火,瞬間產生的電流會讓零件受損,導致裝備無法正常運行。”他說,這一設計通過檢測暫態迴路電流,預判是否需要進行斷電保護,有效解決了因使用環境變化導致打火保護不靈敏、不準確、不穩定的問題。
探索不止,步履不停。他又將目光投向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開發出國內首套以 PLC實現 G代碼程式設計的控制系統,並成功申請“一種非標機床控制系統”發明專利。
“在非標機床行業中,經常將 PLC作為系統控制器。PLC寫的邏輯程序動作一旦下載就會固化,如果客戶有修改程式需求,就需要工程師到現場修改,很不方便。”他介紹,在以 PLC實現 G代碼程式設計的控制系統中,用戶可以自行編寫動作時序,只需輸入簡單的控制指令進行組合,就可以靈活實現工藝要求,顯著提升設備調試和使用者操作效率。
2023年,李家濤先後申請了“一種自動對刀碰撞測量裝置”“一種雙電機消除齒輪間隙影響的方法和系統”“一種用於迴轉支撐無軟帶感應淬火設備”“一種迴轉支撐滾道無軟帶淬火機床的淬火變壓器”4項發明專利。
在實現技術突圍的同時,他牽頭促成公司與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達成合作,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高校科研力量與企業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為企業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2024年9月17日,李家濤帶隊赴俄羅斯參加第17屆國際熱處理技術展覽會,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國技術成果。“雖然我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代代科技奮鬥者的腳步永不停歇,中國的科技強國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李家濤說。
李家濤認真調試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