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是“升糖能手”,提醒:糖尿病記好這3點,放心吃主食
更新于:2025-03-25 22:57:13

"糖尿病,這一健康 “小麻煩”,困擾著不少朋友的生活。就拿飲食來說,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對主食有著深深的糾結。您知道嗎,看似普普通通的白米飯,其實是個隱藏的 “升糖能手” 。

想像一下,白米飯就像個調皮的小精靈,一進入人體,就開始了它的 “變身之旅”。作為高升糖指數食物,它的升糖指數高達 83。這意味著什麼呢?當我們把米飯吃進肚子裡,由於其中富含澱粉,在身體的 “加工廠” 里,澱粉很快就會分解成糖分,如同決堤的洪水,迅速湧入血液,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對於正常人而言,身體里有個 “得力小助手”—— 胰島功能正常,它能像勤勞的小衛士一樣,迅速將升高的血糖降下來,讓身體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但糖尿病患者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的胰島功能或是受損,或是出現胰島素抵抗,面對升高的血糖,就像陷入泥沼的汽車,難以把血糖降回正常水準。而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就如同給身體埋下了一顆顆 “定時炸彈”,會對人體造成諸多傷害,甚至引發微血管併發症或大血管併發症,嚴重時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

可別以為這樣就得和主食 “一刀兩斷”,要知道,主食可是人體不可或缺的 “能量供應商”。像大米等主食,它們富含碳水化合物,這可是為我們身體機能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質。打個比方,主食就像是汽車的汽油,沒了它,身體這部 “汽車” 可就跑不起來了。所以,在糖尿病的飲食控制中,掌握正確食用大米等主食的方法,就如同在荊棘叢中尋找一條安全通道,既不能多吃,也不能不吃,還得兼顧營養,搭配著吃,才能穩穩地控制血糖,享受健康生活。那麼,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該如何吃主食呢?下面就給您分享 3 個關鍵注意事項,助您在吃好主食的同時,還能輕鬆控制好血糖 。?

1. 巧妙把控主食量?

您瞧,王大爺也是糖尿病患者,以前他對主食量沒什麼概念,有時候吃多了,血糖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飆升;吃少了,又渾身沒力氣。後來,他瞭解到正常成年糖尿病患者一天攝取主食量大約在 400 克左右,也就是 8 兩,合理分配到三餐當中。不過,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體型、勞動強度、活動量均有所不同。就像身材高大、勞動強度大的張大哥,他每天的主食量可能就需要適當增加;而身材嬌小、活動量少的李阿姨,主食量就得相應減少。所以,糖尿病朋友們不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增減,但千萬別吃得過多或過少。?

2. 粗細糧完美搭檔?

再看看趙奶奶,她自從得了糖尿病,就特別注重飲食。她知道粗雜糧的升糖指數比精白米面要低,而且富含膳食纖維,這膳食纖維就像腸道里的 “小掃帚”,能促進腸道蠕動,讓腸道更健康。所以,趙奶奶經常把大米和小米、黑米、燕麥、玉米、藜麥等搭配起來,或者加入黑豆、黃豆、紅豆等豆類,做成饅頭、米飯、窩頭、煎餅等。您猜怎麼著?這樣搭配後,不僅降低了主食的整體升糖指數,還讓食物更加美味營養。?

這裏還有個小細節要注意哦,能吃乾的盡量不吃稀的。像稀飯、麵條、餛飩、疙瘩湯等流食,雖然吃起來方便,但它們更好消化,食用后血糖升高得更快。就好比吃餅,死面餅的消化速度比髮麵餅慢,血糖上升的速度也就更慢。不過,也別頓頓都吃粗糧,尤其是老年人,腸胃功能不如年輕人,粗糧更難消化,頓頓吃粗糧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一般來說,一天有一頓粗糧就足夠啦,既能享受粗糧的好處,又不會讓腸胃 “太累” 。?

3. 澱粉類食物巧替換?

劉大叔發現,有時候自己米飯吃得不多,可血糖還是偏高,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忽略了土豆、紅薯、山藥等根莖類食物。這些食物都屬於澱粉類,和主食一樣,富含澱粉,很容易升高血糖。劉大叔雖然主食吃得少,但是紅薯等澱粉類食物吃得太多,血糖自然就降不下來了。?

其實,糖尿病朋友們不妨用紅薯、土豆、芋頭等澱粉類食物代替部分主食。比如,當天吃了 200 克紅薯,那麼就至少要少吃 50 克大米飯。這樣一來,既能控制熱量攝入,又能拉低食物的整體升糖指數,還能均衡營養,簡直是一舉三得。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沒有絕對不能吃的主食,大米、小米、黑米,甚至是粥,都是可以吃的。只是在選擇一種主食食用后,要多留意餐后血糖會不會升得過高,或者食用時掌握好劑量。比如做麵條或米飯時,不要加太多水,不要煮太爛,讓主食 “硬” 一點,消化吸收就會慢一些,血糖上升也就沒那麼快。而且,主食最好粗細糧搭配,每天有一頓粗糧,讓身體更健康 。"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