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生活步伐的加速、飲食習慣的不均衡以及體育鍛煉的缺失等多重因素交織下,導致血管堵住的風險日益增加,而多數人初期往往忽視了其潛在跡象。
實際上,身體會通過一系列微妙的變化向我們傳達警示,尤其是在睡眠期間,一些不尋常的表現可能就是血管即將堵塞的早期預警。
為此,首要之務是深刻認識血管堵塞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
一、血管堵住的危害性有哪些?
血管是人體內的關鍵通道,承擔著向各器官與組織輸送氧氣和養分的重任,以保障生命活動正常開展,而血管堵塞是現代社會中愈發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導致這一狀況的因素眾多,其中動脈硬化是最為普遍的原因之一。
人體的血管因為年紀的增長,會逐漸喪失彈性,血管壁變得越來越堅硬,這一過程被稱為動脈硬化。血管內壁一旦受損,脂肪、膽固醇等物質就更易在血管壁沉積,進而逐漸累積成斑塊。
這些斑塊不但削減了血管的有效通道、限制血流,而且會逐步增大,最終致使血管完全堵塞。
高血脂、高血糖和高血壓是動脈硬化的三大“危險因數”,尤其是長期的高血脂,血液中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會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進一步加重血管的堵塞。
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內皮,進而促使斑塊與血栓形成,這無疑會加重血管堵塞的嚴重程度。
另一個導致血管堵塞的重要原因是血栓的形成,血栓通常在血管損傷后形成,血小板會聚集在受損的血管處,迅速凝結成塊,堵塞血管。血栓的發生可能與外部因素如創傷、手術后恢復期有關,也可能由於內源性因素如慢性疾病、靜脈曲張等誘發。靜脈曲張、肥胖、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皆會致使血液流動遲緩,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雖然,血管堵塞的成因繁雜多樣,然其所致危害卻存在共通之處。
心腦血管堵塞常導致嚴重疾病,尤其是動脈硬化引發的冠狀動脈和腦血管阻塞,嚴重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堵塞的危害並非僅囿於心臟與大腦,其亦可能波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下肢尤甚。下肢血流受阻的情況較為常見,特別是在深靜脈血栓(DVT)形成後,可能會發展成深靜脈血栓后綜合征(PTS)。PTS表現為腿部疼痛、水腫、皮膚色素沉著,嚴重時可能引發潰瘍,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
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大約20%-50%的深靜脈血栓患者會在1到2年內發展為PTS。炎症標誌物、血栓殘留和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等因素與PTS發生密切相關。雖然PTS的生命威脅性不如心腦血管疾病,但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造成深遠影響。
另一方面,血管堵塞對腎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腎臟是重要的代謝和排泄器官,通過血液過濾體內的廢物和毒素。當腎動脈遭遇阻塞,腎臟便無法得到充分的氧氣與養分供給,進而引發腎功能衰退。
而睡覺時的某些異常表現可能是血管堵塞的早期信號,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加以排查,可以有效預防血管堵塞帶來的健康風險。
二、睡覺時哪些異常說明血管堵住了?
在睡眠過程中,身體的自我調節系統依然在運作,一些微妙的異常表現可能是血管堵塞的早期信號。尤其是在夜間,隨著血流速度減慢,血管堵塞的影響會更加明顯。
以下是兩種常見的睡眠異常,可能與血管堵塞有關:
異常一:呼吸暫停或打鼾異常
當人們頻繁發出響亮鼾聲,且伴有短暫呼吸中斷時,這或許預示著血管阻塞的風險信號。
在睡眠期間,人體處於靜息模式,此時血液循環相對減緩,使得血管阻塞或動脈硬化等狀況的影響更為凸顯。
當呼吸暫停發生時,氣道會暫時阻塞,致使氧氣供應匱乏,進而造成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這種持續的低氧狀態會引發身體的應激反應,導致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在持續暴露於低氧環境中,血管會經歷一種收縮性反應,導致血液流動速度逐漸減慢。這種減緩會致使血液愈發濃稠,進而極大地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隨著血栓的逐漸形成,血管的暢通程度進一步受阻,這不僅加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還加速了血管阻塞的發生。
如果睡眠中經常經歷呼吸暫停或嚴重打鼾,必須警惕這些跡象,並及時就醫,檢查血管健康情況。
異常二:夜間肢體麻木或疼痛
在睡眠過程中,不少人可能會遭遇手腳部位出現麻木或刺痛的不適感,這多數情況下源於不當的睡姿或是神經受到壓迫。而若此類麻木癥狀頻繁於夜間發作,並且即便調整睡姿也無法得到有效緩解,這可能預示著血管存在阻塞的風險。
特別是四肢血管的堵塞,會導致血液迴圈不暢,從而引起手腳麻木、刺痛,甚至肢體冰涼等癥狀。
這種異常感通常會首先出現在一隻手或一條腿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癥狀可能逐漸擴展到全身。如果血管堵塞導致的血液循環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癥狀,如肢體缺血、劇烈疼痛,甚至肌肉萎縮等。
夜間出現肢體麻木或刺痛感時,應引起足夠重視,儘早檢查血管健康,避免癥狀進一步加重。值得大家注意的是,當血管發生堵塞的時候,身體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潛在信號,大家對此也要有所瞭解。
三、血管堵塞的其他潛在信號有哪些?
除了睡覺時的異常表現,血管堵塞的潛在信號通常是非常隱蔽的,但通過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些身體的異常,提前警惕血管健康問題。
其一:頻繁頭暈或頭痛
血管堵塞會致使大腦血液供應匱乏,從而引發頭暈或者頭痛。
隨著血流量減少,腦部缺氧,腦細胞得不到充足的養分,這時就會出現頭暈、頭痛的癥狀。特別是在進行體力活動後,癥狀通常會加重,表現為劇烈的緊張性頭痛,或是頭部的壓迫感。
頭暈的感覺常常讓人覺得頭腦空蕩,甚至伴隨著失去平衡感,步態不穩。
如果這種頭痛沒有明顯的外部誘因,且反覆出現,尤其是與劇烈運動或其他身體負擔無關時,要特別警惕血管問題的存在。
與此同時,如果頭痛伴隨有視力模糊、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說明可能是腦部血液供應不穩定,進一步增加了腦卒中的風險。
這個時候,及時進行腦部血管檢查,如頭部CT、MRI或血管超聲檢查,能説明更早發現潛在的血管堵塞問題。
其二:突發的胸痛
胸痛是血管堵塞的一種重要信號,尤其是當胸痛突如其來且伴有呼吸困難、心悸等癥狀時,往往提示著心臟的血管出現了問題。冠狀動脈是為心臟提供氧氣和營養的血管,一旦發生堵塞或狹窄,血液流動受限,心肌就會缺氧,引起胸痛,甚至可能導致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如果血管堵塞較嚴重,胸痛癥狀可能會伴隨劇烈的呼吸困難,甚至出現暈厥或極度虛弱的感覺。
如果胸痛伴有呼吸困難、冷汗、噁心或暈眩等癥狀,必須立即尋求醫療説明,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冠脈造影等檢查,以確認是否存在血管堵塞的風險。冠心病患者若忽視早期癥狀,可能會導致心肌永久性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其三:視力模糊或失明
眼部的血管是人體最小的血管之一,一旦發生堵塞或狹窄,血液無法充分供應眼睛,可能導致視網膜缺血,進而影響視力。
眼部的血管堵塞通常發生得較為突然,患者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感到視力下降、模糊不清,甚至可能出現眼前黑影、視野缺損等現象。
這些癥狀常常出現在一隻眼睛中,但也可能影響雙眼,具體表現為視力逐漸模糊,尤其是在閱讀或長時間注視螢幕時,眼睛容易疲勞。
部分患者可能感到眼前有漂浮物,視野中有黑點或陰影。這些癥狀通常是在沒有外部創傷的情況下出現,因此若不及時就醫,血管堵塞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視力問題,甚至完全失明。
血管堵塞是一個嚴重的健康隱患,及早發現並進行有效干預,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改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尤其是在睡覺時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如呼吸暫停、四肢麻木等,都可能是血管堵塞的預警信號。如果能夠及時發現這些異常,早期進行排查和治療,能夠大大減少疾病的發生率,保護我們的心血管健康。
每個人都應該重視這些微小的身體信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確保血管暢通,遠離健康威脅。
參考資料
1、梅斯醫學.成年人血管堵塞全過程曝光!.2021-11-28
2、王瑩 ,王有國.健康生活.六種血管堵塞不能忽視的癥狀. 1997(12)
3、 郭力.預防血管堵塞 謹記這些事. 2022(05)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