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飲食對健康的傷害毋庸置疑, 皮膚變差、擾亂血糖等都是顯而易見的後果。但一項新研究發現,攝入過多果糖,還會間接促進腫瘤生長。
高果糖食物,間接促進腫瘤生長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發表於《自然》的一項研究發現,果糖會通過肝臟代謝間接促使腫瘤生長。
研究團隊經過對斑馬魚黑色素瘤模型及小鼠進行實驗后發現,果糖能促進腫瘤生長,具體機制是通過肝臟代謝生成的營養物質間接發揮作用。
研究者表示,攝入果糖可能影響肝臟代謝,從而擾亂全身的健康狀態,尤其體現在腫瘤生長方面。
果糖≠水果中的糖
有的人認為,果糖就是從水果中提取出的糖,因此是健康的。實際上,這個觀點並不正確。
果糖的確存在於水果、根類蔬菜(甜菜、地瓜等)以及蜂蜜中,但飲料、糕點中也有它的身影。
需要說明的是,用於各種加工食品中的果糖並不是從水果中提取的,而是用澱粉水解后得到葡萄糖液,再經有關酶的異構作用,將其中一部分葡萄糖異構成果糖。
對人體來說,果糖主要有3種來源:
天然水果和水果乾
水果中的糖由3部分構成: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果糖只是其中之一,水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基本相當。
糖和蜂蜜
綿白糖、白糖、棕色、冰糖、紅糖等食用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其在腸道中消化吸收后,會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蜂蜜中也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
果葡糖漿和其他果糖產品
果葡糖漿的果糖比例最高可以達到90%。果葡糖漿味道清甜,冰鎮之後更爽口,甜飲料其實是果糖的最大來源。
如果吃的是水果和水果乾,除果糖之外,還會得到很多營養保健成分,如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少量B族維生素,鉀、鎂等礦物質,膳食纖維和低聚糖,還有類黃酮等多種植物化學物,有助預防營養素缺乏、降低炎症反應。
但若單純攝入糖或果葡糖漿,只有熱量,幾乎零營養,並且代謝糖的過程中還要額外消耗營養素,加快營養耗竭。
攝入過多果糖,不僅會導致肥胖,還可能引起脂肪肝、誘發痛風,甚至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果糖的3個營養真相
少量果糖攝入可能有益,比如對肝臟的葡萄糖代謝有益。配合澱粉類食物,在不增加碳水化合物總量的前提下少量攝入果糖,可説明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準,大量攝入則適得其反。
除此之外,果糖還有3個容易被誤解的真相:
真相1:升糖慢,但升血脂和尿酸速度快
儘管果糖代謝不受胰島素制約,血糖生成指數(GI)只有23(葡萄糖、蔗糖分別為100、65),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比較小,但果糖進入人體后,主要依靠肝臟進行代謝,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單磷酸腺苷,如果不斷累積,就會增加高尿酸血症風險。
與此同時,果糖還會通過增加胰島素抵抗,間接升高尿酸。另外,攝入大量果糖會促進脂肪大量合成,引起脂肪肝和血脂水準升高。
真相2:白糖和蜂蜜,也會增加果糖攝入
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在腸道中被蔗糖酶水解之後,會產生葡萄糖和果糖。
一般來說,低溫儲存(如冰箱冷藏)還不容易結晶的蜂蜜,所含的果糖會多一點。除了蜂蜜本身所含的果糖外,蔗糖分解后,同樣會產生果糖。
真相3:有些食品配料含大量果糖
根據果糖含量,常見的果葡糖漿有42%、55%、90%這三種。多數含糖飲料中糖含量在8%~11%,一瓶加了果葡糖漿的500毫升含糖飲料,如果按照飲料含糖量10%計算,果糖含量超過20克甚至45克。
購買飲料、蛋糕、餅乾等甜味食品前,重點看配料表前三位,是否有“果葡糖漿”,如果有就要慎重選購。
健康吃糖,怎麼減少攝入量?
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膳食指南都建議把一日當中的添加糖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在25克以內,這裡也包括果糖含量。
如何降低日常飲食中糖的攝入量?
1.少喝甜飲料,日常膳食中少加糖,喝粥、喝湯盡量不放糖,蜂蜜也要嚴格限量。
2.選擇含糖量較低的優酪乳等食物。
3.每天吃水果200~350克(去皮去核量),含糖量高的水果應當酌情減量。
4.不要大量喝果汁,哪怕是自己榨取或購買的100%果汁。
5.水果可用來替代甜食或部分涼菜,用餐時少量吃,既能避免過量,又能發揮少量果糖對葡萄糖代謝的促進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人體對果糖的代謝能力有遺傳差異,也有體質區別,消化不良者,以及胃腸道炎症患者,要更嚴格地控制果糖攝入量,包括水果攝入量也應比健康人減少,吃時注意少量多次。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 新華社用戶端
編輯:李爽
責編: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