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昨天看到劉大媽去菜市場買肉了!”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她還邀請我去家裡吃飯的,這還能假嗎?”
在別人看來,買肉做飯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對於已經吃素吃了十幾年的素食主義者劉大媽來說,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自然也就成了人們的議論物件。
一經打聽才知道,原來,十多年前劉大媽聽說吃肉會縮短壽命,又加上自身患有高血脂,於是就直接把肉給戒了,常年吃素,一吃就是十多年,成了小區內有名的素食主義者。可就在前段時間,劉大媽突然感到自己的味覺和嗅覺有些喪失,吃飯的時候不僅嘗不出味道,甚至鼻子也不靈了,不僅如此,一到晚上視力就變得模糊起來,看不清東西,嚴重影響到了劉大媽的日常生活。
無奈之下,劉大媽只好讓兒子帶自己去醫院檢查。
醫生聽劉大媽講述自己的癥狀,面無表情的問了一句:“你平時是不是一直吃素?”
這讓劉大媽有些意外,反問道:“醫生,你是怎麼知道的?”
“像你這樣的病人我也遇到過不少,基本上可以確診為微量元素缺乏症,具體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醫生說到。
聽到此,劉大媽的兒子又帶著劉大媽做了進一步的檢測,檢測結果證實醫生的判斷是正確的,劉大媽患上的是微量元素鋅缺乏症,而治療此疾病的措施也非常簡單,只要恢復吃肉就可以了,尤其是多吃一些含有鋅的食物,例如豬肝、海產品等等。
這讓劉大媽比較納悶:都說老年人要飲食清淡,多吃素,少吃肉,這怎麼還吃出毛病了呢?
吃紅肉致癌?這肉還能不能吃了?
“紅肉致癌”這種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幾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發佈了一項關於紅肉及加工肉類製品的評估報告,這個報告中把加工肉類製品評定為1類致癌物,把紅肉評定為2A類致癌物。不僅如此,英國科學家們對於英國多地區共計50多萬人的飲食情況進行分析跟蹤調查,結果顯示:每周吃肉5次或以下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每周吃5次以上的人低9%,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20%,全因死亡率也會有所下降。
這兩條消息的發佈使得人們比較恐慌:吃肉會增加致癌風險,那以後豈不是不能吃肉了?
別著急,先不要那麼悲觀,更不必因此戒掉肉類。
第一,雖然肉類食物被世衛組織評估為致癌物,但並不意味著肉類完全不能吃了,世衛組織的致癌物等級不等於危害強度,只能說致癌等級越高,越有證據證明其致癌性,但與其致癌能力沒有直接關係。
第二,所謂的吃紅肉有害之說,只限於中高攝入量的情況,少量攝入對身體是沒有危害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吃40~75克肉,這個攝入量是完全無須擔心的。另外,即使較高的攝入量,也僅僅增加9%的患癌風險,總體風險依舊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不能因噎廢食,該吃肉還是要吃,只要正常食用,不用太過於擔心。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定期攝入適量肉類食物尤為重要,長期不吃肉,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貧血、微量元素缺乏、肌少症、蛋白質缺乏等等,誘發各種併發症。
安全吃肉,注意以下四個要點!
1、吃肉要注意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我國成人每天吃畜禽肉類40~75克。對於中老年朋友,不宜超過這個攝入量。
2、肉的種類要豐富
不同的肉類所含營養成分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吃得太單一,只吃一種或者兩種肉類對健康並沒有好處,建議每周不同肉類換著吃,牛羊肉、雞鴨肉、魚肉、水產品輪流攝入,保證營養均衡。
3、少吃紅肉,多吃白肉
紅肉是指牛、羊等家畜的肉,白肉是指魚肉、雞肉、蝦等禽肉、水產品肉類,白肉的脂肪含量更低,營養成分更高,更易消化,是中老年人的首選肉類。
4、多吃新鮮肉,少吃加工肉
加工肉是指香腸、火腿、培根、臘肉、熏肉等肉類,這種肉經過各種手段加工,含鹽量高,還可能含有各種添加劑,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有“三高”的朋友不利,建議少吃或者直接不吃。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