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越好的人,越不適合在底層生活
更新于:2025-04-14 18:04:16

馮唐曾說:“低層次的人,動物性很強,往往互相撕扯,不講規則。

對於有些人,你若真想獲得他的尊重,就得表現出高他一級,否則他就會蹬鼻子上臉。”

尤其是在底層社會中,你越好說話,越容易被人欺負;教養越好,越會被人群起而攻之。

如果你一直想著以禮待人,一定會被啃得連渣都不剩。

1

你講道義

底層人只看重利益

《天道》裡有這樣一幕。

投資鬼才丁元英,打算扶貧王廟村。

此舉無論怎麼說,對王廟村的村民都算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然後在王廟村第一次股東大會時,很多村民就對丁元英提出了一些質疑。

說丁元英不出資入股,到時候真出了什麼事,虧損的只會是他們。

丁元英當時聽了就有些錯愕。

但鑒於村民們有這樣的猜想,他還是耐心跟他們說了一些自己的考量,村民們這才沒了異議。

之後在丁元英的運作下,公司通過經營音響,賺了一些錢。

村裡的人也都因此找到了活計,實現了脫貧。

尤其是村裡的葉曉明、馮世傑、劉冰三人,更是因為經營公司,成為業內的知名人物。

可此時的他們,依舊絲毫不知道感恩。

後來,公司惹上訴訟官司,葉、馮、劉三人更是擔心公司破產,有損自己利益。

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際,他們竟直接要求退股。

退股後,還指責丁元英做事冒進,不考慮他們利益。

如果不是丁元英比他們棋高一著,料到了他們會這麼做,那最後吃大虧的,只怕就是丁元英自己了。

所以說,為什麼教養越好的人,越不適合在底層生存?

因為你跟他們講道義,他們卻只會跟你講利益。

在底層人眼裡,永遠利益至上,沒有道義可言。

不管別人如何掏心掏肺對他們,一旦他們得不到好處,他們就會忘了他人之前所有的好;

不管他們曾經受過別人多少恩惠,一旦自己的利益受損,他們就會與對方反目成仇。

而教養好的人,若不能事事預判他們動向,最後一定會腹背受敵。

與其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困境,不如從一開始就遠離這群人。

2

你注重修養

底層人只覺得你軟弱可欺

楊绛先生曾感慨:

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尤其在社會底層,你修養越好,越容易被他人毫無理由地欺負攻擊。

楊绛和錢鐘書淪落底層之時,居住在他們周圍的鄰居對他們都不友善。

即便如此,錢鐘書和楊绛還是盡量保持低調,平日里對鄰居也一直是客客氣氣。

為了鄰里間的和睦,楊绛會主動幫鄰居生火,還會把自家的壁櫥也留給鄰居用;

看到人家忘記把嬰兒搖籃搬回去,她也會幫忙抬上三樓,默默放在他們家門口。

可是,楊绛一家的諸多和善行為,換來的卻是鄰居的蠻橫無理。

有一個星期天,楊绛請來一個鐘點工小陳幫忙洗衣服。

沒想到女鄰居看見了,就非要讓小陳先幫他們家洗。

女兒錢瑗不同意,結果對方反手就是一巴掌。

這還不算,女鄰居又叫來了她的丈夫,一起毆打楊绛和錢瑗。

直到家裡晾衣服的木架子被撞倒,錢鐘書才聞聲趕來,他拿出跟鄰居拚命的架勢,對方才認慫,灰溜溜地離開了。

所以說,為什麼教養越好的人,越不適合在底層生存?

因為底層人都是畏威不畏德的,你的好修養,在他們眼裡只會變成軟弱可欺。

聽過一句話:和低層次的人打交道,千萬不能太隨和。

因為你行為上越尊重他們,他們就越容易不拿你當回事。

你只有收起你的涵養,亮出你的鋒芒,他們才不會覺得你好欺負。

3

你處處利他

底層人只覺得理所當然

作家周國平講過一個故事。

他有個朋友,素來以好心聞名。

有次,他給一個無賴借錢,過了很久,也不見對方還。

於是朋友便去提醒了他一下,結果對方反倒來了脾氣,指責朋友太小氣,讓他再等等。

可過了三年,這個無賴還是一分不還,朋友便再去催討。

他話音剛落,對方就跳起來喊道:“你怎麼這樣計較,多久了,還念念不忘?”

最後,他錢也沒還,還逢人就說朋友摳門吝嗇、不可深交。

古人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

在有些底層人的字典里,沒有投桃報李,只有變本加厲。

你越心軟、越善良,越會被他們剝削和壓榨。

鳳凰網曾報導過一個現實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李中隨是一名退休教師,一天,一個多年前教過的學生禹傳珍來拜訪他。

兩人簡單寒暄一番過後,禹傳珍便說出了她的來意。

她說自己的孩子在國外上學,學費一時周轉不開,想讓李中隨做個擔保人,幫忙貸14萬。

李中隨同意了。

4個月後,禹傳珍再次登門借錢,李中隨又向同村人借了4萬塊錢給她。

之後禹傳珍就消失了,而平臺催債的電話不斷打到李中隨這裡,李中隨只得承擔全部債務。

如今本可以安享晚年的李中隨,卻只能住在一間破爛的平房裡,用拿了一輩子筆桿子的手,給人家壘牆、撿土豆、在菜市場里裝大白菜,替學生償還那不屬於他的18萬債務。

所以說,為什麼教養越好的人,越不適合在底層生存?

因為底層社會充滿了勾心鬥角,人心叵測。

底層人的壞,是深入骨髓的,這種人無論你對他多好,都無法改變他的本性。

孟非就曾說過:

底層人請你幫忙,原指望你幫十分,結果你只幫了七分,對方便覺得你不仗義。

非但不感謝你,反而覺得你欠他三分。很多人間恩怨,皆出於此。

底層人雖是弱勢群體,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卻並非善類。

接觸過更多圈子的人都知道,越往下走,人性越惡,越露骨。

甚至很多高素質、高認知的人,在底層社會中也會陷入生存困境。

如果你也沒有足夠實力擺脫這樣的困境,那就要盡可能地遠離底層。

魯迅先生寫過這樣一句話:

社會底層的人,會經常互相傷害,他們是羊同時也是兇獸。

但是遇到比他們更兇的獸時便現羊樣,遇到比他們更弱的羊時,便現兇獸樣。

欺善怕惡、恃強淩弱,是底層人的本性。

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你的涵養會被當成無能和軟弱,你的謙讓會讓你成為被攻擊和欺負的物件。

若要避免這種迫害,最好方式就是:努力提升自己,選好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多與有教養品行端正的人來往。

被愛到底是什麼感覺
被愛到底是什麼感覺
2025-04-14 22:15:41
修養自己最好的方式
修養自己最好的方式
2025-04-14 23:47:50
別對層次低的人太好
別對層次低的人太好
2025-04-15 05: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