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翻車的孫儷,到底怎麼了?
更新于:2025-04-14 13:53:27

闊別影視圈三年,孫儷回來了。

而且陣仗不小,一空降就是兩部大劇,先是懸疑劇《烏雲之上》。

這部劇空降播出,所有人都以為娘娘能拯救大盤頗冷的四月,但,事與願違。

開播當天熱度僅有5000多,說不上差,但肯定也不算好。

播出10天后才艱難登頂,可都快大結局了,豆瓣評分至今未出。

下周,她還有另一部劇《蠻好的人生》開播,走的是孫儷熟悉的都市生活向,也許會為娘娘扳回一局,但也只能謹慎期待了。

眾人期待的孫儷回歸,陷入尷尬。

如今全網最熱門的討論,落在“孫儷,留在了古裝劇”上。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作為內娛電視圈的門面,孫儷承擔了太多的厚望。

乃至她稍有不慎,便危機四伏。

42歲的孫儷回歸,壓力可想而知。

對她來說,熱度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有人質疑她的表演。

她演的刑警韓青,是充滿悲劇色彩與人性張力的角色,也是孫儷未涉及過的領域。

韓青調查搭檔鍾偉(羅晉飾)失蹤案;同時因為師傅涉黑與之決裂。

與同父異母的姐姐周雪曼(李小冉飾)表面相依為命,實則背後埋著最深的秘密。

三條線都很有看點,奈何拍得實在過於平淡,缺乏懸疑劇的緊張,甚至還加了很多職場戲。

比如孫儷為破案喬裝與人約會,被批“都市麗人感過重”,與刑警的實戰情況不符。

甚至和羅晉的談天說地的戲份太多,查案像走過場,感情戲喧賓奪主。

被劇情所累,爭議直接蔓延至孫儷本人身上。

在劇中她查案時總瞪起大眼,皺眉,抿嘴,被批有用力過猛之嫌。

更無辜的是,有網友調侃她的造型與48歲的李小冉同框時完全被吊打。

但平心而論,劇中是有高光的,尤其是孫儷的哭戲

得知搭檔遇害的無助,吃著東西流淚。

被姐姐欺騙,袒露心聲的委屈。

以及最後姐姐被抓,她的反應從不願相信,到歇斯底裡。

這場戲因為入戲太深,孫儷現場還摔了一跤,最後被保留了下來。

不同場景,不同的表演層次,孫儷懂得收與放。

並且她太看重自己的角色。

幾乎素顏出鏡,早早跟造型師碰面,敲定了短髮造型,甚至要求保留熬夜查案的黑眼圈。

有意打造自己的刑警感,包括提前半年去刑警隊做功課,負重5公裡跑步,進行擒拿格鬥特訓。

孫儷這樣對戲看得比天大的演員,在追求“真實感”上,是毋庸置疑的。

但另一方面,表演慣性、角色適配度與劇本缺陷沒有讓她走得更遠。

很可惜的是,這也是孫儷近十年來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甄嬛傳》播出14年來,孫儷做過很多嘗試。

都市劇《辣媽正傳》,她演時尚辣媽夏冰,一手育兒一手職場。

劇情走輕喜劇風格,孫儷的表演也輕鬆自然,甚至有點“懸浮”。

這個角色拿下了當年的白玉蘭視後,但至今大家都在說這是白玉蘭對甄嬛未獲獎的補充。

兩年後,孫儷攜《羋月傳》再戰銀幕,演繹羋月從天真少女到鐵腕太后的傳奇一生。

儘管這個角色助孫儷二封白玉蘭,但不夠紮實的劇本和經不起推敲的劇情,依然讓它泯然眾人。

甚至劇中孫儷六分鐘的演講段落,被當成表情包流傳。

隨後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再戰大女主,演女首富周瑩。

這一幕頗有甄嬛的感覺,孫儷再次拿下飛天獎視後,實現大滿貫。

前幾年的《安家》,則是職場題材,房產仲介房似錦,劇情一度被嘲失真。

同為職場劇的《理想之城》倒是掰回一城,但很多觀眾發現孫儷演戲太過程式化,都一個味道。

可架不住孫儷真的扛收視啊。

《羋月傳》到《安家》,播出時都火到斷層,孫儷在“大女主”賽道,就是沒有對手。

甚至這些年火起來的女主劇,都可以說借了甄嬛的東風。

加上孫儷不濫用招牌,保持一兩年一劇的匠人節奏,不上綜藝不接真人秀,減少曝光,路人緣極好。

從過往經驗來看,她可能不會給觀眾驚喜,但一定穩妥。

因此,孫儷是資本與市場的最優選。

在內娛,貴為“劇圈一姐”的孫儷,從來不需要跟別人比。

她最大的對手永遠是她自己。

論作品厚度,拿出一部《甄嬛傳》就足夠有力;論獎項,視后大滿貫她快拿完第二輪了。

在國產劇裡,她似乎也沒有什麼可突破的了。

所以孫儷這些年算是在跟自己較勁,跟觀眾角力。

其實看孫儷的成名之路,會發現她不是傳統的“大花”,更像是青衣,只用作品蓄力。

爆紅前,她最有名的一個瞬間,還是在《情深深雨濛濛》里,給舞臺上的依萍當伴舞。

只有個一閃而過的鏡頭。

但兩年後,伴舞就走到了舞臺中央。

孫儷簽約作家海岩的公司,出演了她首部女主劇《玉觀音》。

這部劇非常狗血,孫儷飾演的緝毒女警安心,愛上了毒販毛傑,結果反遭陷害,又陰差陽錯,愛上另一位花花公子。

劇情亂成一鍋粥,也給了孫儷很大的發揮空間。

前期天真,後周旋在法律與情義間,將自我救贖的撕裂感演繹得震撼人心。

私以為,這個女警角色超過了如今的《烏雲之上》。

後來的《幸福像花兒一樣》則是孫儷和鄧超的定情之作。

文工團舞蹈演員杜鵑與高幹子弟白楊的愛情故事,至今看都讓人唏噓不已。

後來他們搭檔的《甜蜜蜜》,也是走的片名甜,劇情碎成玻璃渣的路線。

這兩部劇令人印象的都是孫儷的表演。

怎麼如此淳樸自然,有種未被市場荼毒的單純。

孫儷也演過很多類型角色,比如《小姨多鶴》裡的日本女人,《血色浪漫》中的知情。

每個角色都充滿反差,從前期的涉世未深,到往後的成熟與蛻變。

孫儷老早就證明瞭自己演繹複雜角色的能力。

以此為基底,誕生出的集複雜與豐滿為一身的角色便是,甄嬛。

這部劇已經被分析得太多,甄嬛的各種微表情在今天已成為教科書。

無論是淩厲的眼神。

還是失去一切的悲痛,孫儷對角色的演繹已然到了頂峰。

最可怕的是,完成以上一系列最經典的角色時,孫儷還不到30歲。

這也是大多數有天賦有作品演員的成長路徑。

有演員說,跟孫儷拍戲壓力很大,因為她總是能一條過。

加上在演戲前,她可能已經做了半年功課,並寫了十幾萬字的人物小傳。

網上有個問題是,為什麼大家對孫儷要求那麼高?

她就像家族裡的學霸,大家希望她每次都考第一,掉到第二名就要檢討一下哪裡不夠好。

即便有時候成績也不僅僅是實力決定的。

市場沒有超越《甄嬛傳》,孫儷也沒有超越甄嬛。

但這並不可恥。

因為同輩的電視劇女演員也沒有超過孫儷。

她成長於國產劇的黃金時代,又保持初心,穩紮穩打到了流量時代。

孫儷幾乎在她能選擇的框架裡,在同輩演員中,做到了最好。

我們也不必急於苛責,因為時間總會給出最公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