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牙把第二套房子賣掉投進去,虧到租房住又怎樣?三十歲還年輕,可以從頭來過。”2009年,白豔珍和楊潤強夫婦決定“背水一戰”。
那是兒童學習桌品牌“護童”成立的第二年。彼時,護童第一代產品易升降學習桌入駐杭州華東傢俱市場後遇冷,消費者對這款3000元定價的兒童書桌接受度較低,門店客流量寥寥無幾,一筆筆錢投進去卻依舊虧損,仿佛“看不見底的窟窿”。
在白豔珍看來,最壞的結果不過是“租房過日子”,但放棄意味著失去了原本堅定看好的市場——當時,中國每年新生兒數量在1600萬左右,而夫妻倆當時想給孩子買一張可以調節高度的書桌時,發現市場里的兒童書桌不過是成人書桌尺寸縮減的產物。經過一番調研,兩人認為能夠“伴隨孩子成長”的兒童書桌存在巨大的市場缺口,品類的滲透率正急劇上升,市場規模將快速突破百億。
白豔珍、楊潤強夫婦最終抵押房產,將籌得的資金投入產品反覆運算和供應鏈建設。
這場破釜沉舟的抉擇,在幾年後顯現了價值。據智研諮詢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兒童學習桌椅零售市場規模達到151.04億元。護童年銷售額也突破5億元,從一家小店,發展成為擁有近800家線下門店的兒童學習桌椅頭部品牌。
在競爭激烈的兒童家居市場,白豔珍和楊潤強夫婦是一對“非典型”的組合:白豔珍曾是浙江省排球隊隊長,退役后,她成為大學教師,端上了外人眼中的“鐵飯碗”,而楊潤強則在優秀的家電公司擔任職業經理人。
左五為白豔珍
在與白豔珍的對話中,梳理出護童在17年發展歷程中的四個關鍵點:
一、瞄準兒童健康剛需,首創“成長型”學習桌椅新品類:
基於傳統兒童書桌無法適配身高變化的痛點,護童結合人體工學理念,推出易升降可調節的L型斜面學習桌,填補市場空白。通過鎖定兒童脊柱健康、視力保護等家長核心訴求,以3000元中高端定價切入,率先定義“成長型學習裝備”新賽道,搶占品類心智。
二、押注供應鏈重資產,以“自建工廠”構築品質與效率壁壘:
早期代工模式導致品控與交期不穩定後,護童果斷自建供應鏈,后又拓建6萬方安吉生產基地,引入日本機械手焊接與法國實木工藝,掌控核心生產環節。此舉不僅保障了品牌產品的標準化交付,同時能夠及時根據市場反饋調整產品,把產品反覆運算週期壓縮至3個月。通過高端實木系列與線上爆款“星辰一號”的差異化佈局,形成供應鏈驅動的護城河。
三、線下“佔位”購物中心+線上全域滲透,雙管道卡位:
首創兒童學習桌椅“場景化銷售”模式,2011年率先入駐銀泰、萬達等商場兒童樓層,與教育、遊樂業態形成聯動;擁抱電商,佈局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通過店播、達人種草等新打法,實現線下高端形象與線上性價比爆款的雙線增長。
四、圍繞“學習場景”裂變產品矩陣,延長使用者生命周期價值:
護童以學習桌椅為核心,延伸護眼燈、護脊書包、兒童床等關聯品類,形成“學習裝備生態”。通過嬰兒玩具桌等產品向低齡段滲透,並適配奶油風、實木色等家居風格,提升產品與家庭場景的融合度,提高產品連帶銷售率,使用者生命週期價值持續放大。
隨著育兒精細化趨勢,家長對孩子脊柱健康、視力保護等剛性需求的覺醒,兒童學習桌行業從邊緣品類躍升為家居產業的新增長極,也成為家居大盤中增速較快的細分賽道之一。越來越多的玩家沖入這個市場:和護童的線下基因不同,這些新品牌多從線上起家,通過直播等吸引消費者。面對市場變化,護童也在不斷調整步伐,實現線上線下協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