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租賃行業發展迅速,“以租代買”模式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但此領域的消費投訴量卻是巨大的。部分消費者表示在線上租賃平臺租手機,不僅沒有體驗到經濟便利,還遇到了各類問題,財產和個人資訊安全都受到了侵害。
人人租平臺租手機頻遭投訴
租機業務暗藏玄機
人人租的宣傳介紹顯示,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一站式設備信用免押租賃互聯網平臺,擁有超過30000個全國商家服務點,累計服務1000萬+租戶。能為消費者提供穩定、高品質、有保障的設備租賃服務。
然而很多在人人租平臺租過手機的消費者卻吐槽,租機一年再買斷的費用遠高於市場價。
記者首先體驗了人人租平臺“全新手機”的“以租代買”過程。記者選擇了一款顯示“10萬+已租”的手機,租賃週期為365天。
在確認訂單頁面中,記者發現這款官網售價為9999元的手機,在支付了12期租金6502元后,仍需支付買斷款6296.1元,也就是說,消費者在這一年內需要支付12798.1元,這個價格接近該手機官網售價的1.27倍。
但這高出官網價格的部分並不是入駐商家的全部利潤,商家進貨價實際上低於官網售價,租金總額減去進貨價才是真正的利潤。
《財經調查》記者來到人人租的總部,這裡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平台規定新手機的租機總費用不得超過官網的1.28倍。可如果算起實際利潤,這個租用價格就接近成本價的1.47倍了。
除此之外,人人租在客戶端服務頁面中宣稱“一機一驗”,嚴格做到對每台二手設備都進行深度質檢、嚴控品質、正品保障。但平臺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即使產品發貨前,平臺也根本不會進行任何檢測,商家靠著自己虛標成色就能掙錢,只要消費者不投訴就無所謂。
入駐商家註冊位址查無此“司”
出租手機成色、定價隨意定
《財經調查》記者根據人人租上入駐商家營業執照顯示的經營位址,開始尋找商家進行瞭解。廣州沐晴電子設備租賃有限公司、蘇州安倍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振碩租賃有限公司、上海溪澗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添沂貿易有限公司等,都是人人租上銷量可觀的入駐商家,可根據商鋪營業執照上的位址都找不到。
幾經輾轉,記者終於在成都找到了一家入駐人人租的商家,專做二手手機租賃。工作人員表示,所謂的租賃,其實就是消費者在分期購買手機。同人人租工作人員所說的一樣,平臺上分期的利率很高,他們每單的利潤都很豐富。對於二手手機,商家告訴記者,他們出租的二手手機,成色、價格完全隨心而定,隨意發貨,人人租平臺不會干預他們的生意,也就是不會監管。
人人租平臺和入駐商家告訴記者,為了防止消費者在租賃中斷供或者脫單跑路,他們往往會在出租的手機中,私下安裝一個監管鎖軟體,如果消費者沒有按時交付分期租賃費用,平臺或者商家便可以遠端鎖死手機,除非商家解鎖,否則手機無法使用。
然而這個監管鎖軟體卻存在個人資訊洩露隱患。人人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家獲取消費者個人資訊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在消費者逾期時,威脅消費者,按時繳納費用。
租機平臺、貸款仲介
回收機構沆瀣一氣
上海的姜女士由於急需用錢,接觸到了“租機貸”,並被告知這種貸款方式雖然審核比較寬鬆,但利息比較高。
在一個叫芒果商城的手機租賃軟體上,下單租賃一台1萬元的手機,就相當於在平台上借貸1萬元,但平臺要求3個月內付清12期租金共2萬元,以此借貸方式計算出的年化利率達到了400%,明顯屬於高利貸。
姜女士將自己的資料提交給平臺,包括公積金、工資單、外賣位址、公司位址等及其隱私敏感的個人資訊,通過平台審核后,被告知將有手機寄送到家。可手機發出後,姜女士卻被要求更改派送位址,最終手機被送到了某個手機市場。就這樣,姜女士順利地將價值一萬元的手機進行了變現。
變現過程中,姜女士繳納了5%的手續費500元,首期租金3500元,手機折舊費100元,最終到手的只有5900元。
之後,姜女士又先後在不同App上以同樣的變現方式租了9台手機,沒過多久就由於無法按時支付租機費用而逾期,她本人也被各種極端的方式催收。無奈之下,她只能繼續租新的手機,“以租養租”,實際上就是“以貸養貸”。姜女士總共在十幾個平臺租了30台手機,拿到了貸款18萬元,但最終實際背負的貸款卻有41萬元。無盡的催收讓姜女士甚至動了抵押房子的念頭。
最終,姜女士報了警,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接警后對案件進行了偵查。名為租借手機卻不收貨自用,而是直接通過手機商戶回收套現,“租金”雖然是分期,但總額遠超手機市價,年化利率超過400%。警方從租機平臺、仲介人員和手機市場三方順藤摸瓜,挖出了一條非法經營放貸業務的產業鏈。
今年3月12日,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對這起上海首例“租機貸”案件進行開庭審理,以非法經營罪當庭判處租機平台經營者戴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一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
轉自央視財經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