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時刻不建議你洗澡!冬天洗澡要注意啥?這4點一定要牢記→
更新于:2025-03-26 08:30:58

  “冬天洗完澡皮膚又乾又癢,

  腿上還有紅疹”

  “天冷愛洗熱水澡,

  可洗完又胸悶難受”

  ……

  冬天洗澡,要注意些啥?

  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

  冬季這4種洗澡方式

  不可取

  01

  頻率太高

  冬季氣溫低、溫差大,皮膚容易出現粗糙、起皮屑等現象。如果洗澡頻繁,會加速皮膚油脂與水分丟失,破壞皮膚角質層。此時,皮膚就會變得更加乾燥、脆弱,進而引發瘙癢,甚至可能感染細菌。

  冬季多久洗一次澡更合適?

  在北方地區,冬季每周洗澡1~2次即可。南方地區或喜歡運動的人,可以隔一天洗一次。老人,特別是乏脂性濕疹的老人2~3周洗一次。

  02

  時間太長

  長時間待在浴室封閉的環境里,容易喘不過氣。洗澡時間太長還會對皮膚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響,長此以往,沒問題的皮膚也可能洗出問題。

  冬天洗澡,洗多長時間更好?

  一般淋浴5~10分鐘足夠,泡澡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特別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議長時間泡澡。

  洗澡後,可以先用柔軟的毛巾擦拭身體,然後在3分鐘內使用保濕身體乳。

  03

  水溫太高

  水溫太高易導致血管擴張,使心臟、腦部血液供應減少,有基礎疾病的人甚至還可能誘發心律失常、猝死。

  冬季洗澡,水溫多少度更合適?

  冬季洗澡,水溫接近人體體溫37~38℃左右為好,一般不超過40℃。

  04

  力度很大

  適當搓澡對清潔皮膚有好處,但也要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痛為準。搓澡力度太大,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敏感、乾癢,也更容易被細菌感染。

  為啥冬天建議少搓澡?

  醫生建議,冬季少搓澡,健康皮膚2~4周搓一次澡即可。力度要輕,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痛為準。搓澡時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議用纖維材質的搓澡巾用力搓澡,可以用毛巾代替搓澡巾。

  注意!

  這4個時刻別洗澡

  01

  高熱狀態下

  發高燒時一般不建議患者洗澡。體表的水分在蒸發時會帶走部分熱量,如果患者正處於體溫上升期,可能會加重癥狀。此外,洗澡還會導致血管擴張、心率加快,加重高燒引起的乏力、心悸、頭暈等癥狀。

  02

  空腹或飽食后

  飯後不要馬上洗澡,如果飽餐後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對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會導致消化不良,也可能加重心臟負擔。此外,飯後馬上洗澡可能會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現虛脫、暈倒等癥狀。飽餐和空腹情況下,都不建議洗澡,最好是在飯後一小時再洗澡。

  03

  喝酒後

  酒精會抑制肝臟的功能活動,有礙於糖原釋放。洗澡時,機體對葡萄糖的消耗增多,因此,酒後洗澡可能會出現頭暈、無力、低血糖等情況。

  04

  過度疲勞或體力透支時

  長時間體力活動或劇烈運動后,血液迴圈處於活躍狀態,立刻洗澡會加重心臟和血管負擔,體質差的人還有致命危險。

  長時間腦力活動時,大腦對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會向體表皮膚轉移,可能造成大腦供血量迅速降低,導致暈厥。

  早上洗澡好還是晚上洗澡好?

  這2點要記住!

  “早上洗澡滅陽氣,晚上洗澡生濕氣”,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醫生表示,早上毛孔處於打開狀態,陽氣不足的人洗冷水澡,會影響肌表陽氣,導致寒邪從肌表入侵。晚上若洗澡後,不及時擦乾身體和頭髮,在潮濕或低溫環境中,可能增加濕氣侵入的風險。

  醫生提醒,“滅陽氣”和“生濕氣”其實與什麼時候洗澡的關係並不大,而是沒有做好保暖,或沒有及時把身體擦乾導致。

  及時、充分擦乾身體,包括腳,最好用毛巾把腳趾縫間的水分也擦乾;

  剛洗完澡時,人會興奮一些,不容易馬上睡著,所以晚上洗澡盡量不要選擇臨睡前。

  冬季洗澡小貼士已備好

  小貼士

  ①洗澡、搓澡不要太頻繁

  冬季不建議每天洗澡,北方地區建議每周1~2次,南方地區可隔一天洗一次,不要頻繁搓澡。

  ②注意時長、水溫

  洗澡建議5~10分鐘即可,泡澡也不要超過20分鐘,水溫接近人體體溫,不超過40℃。

  ③注意擦乾、保濕

  無論早上還是晚上洗澡,洗完后及時擦乾,並使用保濕身體乳。

  ④這4個時刻不洗澡

  發燒時,空腹、飽食後,喝酒後,過度疲勞或體力透支時,不建議洗澡。

  ▌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綜合《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