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加工食品可能伴隨這些健康隱患!“快時代”如何吃得更健康?
更新于:2025-03-26 09:09:02

  這種飲食方式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味覺偏好,也伴隨著一系列健康隱患。

  都市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加之食品加工技術日益精進,全球每年加工食品消費量不斷攀升,與之相對的,家庭自製餐食的比例不斷下降。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居民粗糧和豆類攝入量下降了一半以上。這種飲食方式的廣泛流行,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味覺偏好,也伴隨著一系列健康隱患,值得警惕。

  現代社會,隨著工業化進程加速,人們的飲食習慣經歷了深刻變革,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使人們更傾向於選擇方便、易獲取的加工食品,比如方便麵、速凍餃子、薯條、漢堡、罐裝飲料、自熱米飯等。然而工業化飲食在提供便利的同時,其健康隱患也逐漸顯現。

  工業化飲食是肥胖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工業化飲食即“工廠加工出來的食物”,這類食品通常富含添加劑、防腐劑、精製糖以及不健康的脂肪,美味、製作簡單,但營養大多不均衡。比如,薯片、餅乾含高鹽、高油,纖維幾乎為零;飲料含糖量高,喝下一瓶可樂約等於吃進10塊方糖;速食套餐如漢堡、炸雞、可樂等,熱量爆表但維生素少得可憐。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約有20億人超重或肥胖,其中工業化飲食是主要的驅動因素之一。

  工業化飲食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代謝、消化、心血管系統、免疫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

  肥胖與代謝綜合征:高糖、高脂飲食易導致能量過剩,增加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發生風險,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腸道健康受損:低纖維飲食會削弱體內有益菌生長,降低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易引發炎症和腸易激綜合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還可能損害腸道屏障,誘發慢性炎症。

  心血管疾病:高鹽、高脂飲食與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密切相關,長期攝入會增加冠心病和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腸道菌群失去平衡,會削弱免疫系統,使機體更易感染病原體,並可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心理健康問題:腸道菌群會影響大腦功能,其失衡可能干擾神經遞質合成,提升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影響情緒穩定和認知能力。

  “返璞歸真”的飲食是否更健康

  近期,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結果表明模仿傳統非工業化人群的飲食習慣,能夠重塑腸道菌群,顯著改善心臟代謝指標,為慢性病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在這項頗具趣味的“穿越”飲食試驗中,研究團隊招募了30名健康的加拿大成年人,並將其分為兩組,分別先後體驗兩種不同的飲食模式——

  恢復飲食:該飲食模式嚴格避免高加工食品,類比巴布亞紐幾內亞農村居民飲食結構,以豆類、紅薯、糙米、捲心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植物性食物為主;

  常規飲食:保持參與者原有的典型西方飲食習慣,以精製碳水化合物、加工食品和動物蛋白為主。

  此外,研究還引入了一種在工業化飲食人群中幾乎消失的益生菌——羅伊氏乳桿菌,該菌株源自巴布亞紐幾內亞土著居民的腸道,研究團隊希望藉此探究其與飲食模式的協同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恢復飲食”增強了特定有益菌種的穩定性,糾正了工業化飲食導致的多種微生物組負面特徵變化,並顯著改善了參與者的代謝健康指標,包括降低炎症標誌物、優化血脂水準以及改善血糖調控等。簡單而言,這一研究顯示,模仿非工業化飲食可以使腸道里的“好細菌”變多;血糖、血脂更穩定;身體炎症減少。

  從這項研究不難看出,非工業化飲食的核心就是吃天然、少加工的食物,這些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對健康有諸多益處。

  高纖維促進腸道健康:天然食品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並降低腸道炎症的發生風險。膳食纖維還能為腸道有益菌提供養分,促進腸道微生態平衡。

  營養均衡助力全身健康:全穀物、蔬菜、水果、堅果等多種天然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健康脂肪和植物化合物,有助於維持機體正常運作,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病的發生率。

  控糖控脂減少代謝疾病:天然食品的糖分和不健康脂肪含量較低,有助於控制能量攝入,減少胰島素抵抗,預防肥胖、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工業化飲食是“快”時代的產物,但健康需要“慢”下來。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你的身體會感謝你。

  >>>小貼士:選對食物,提升健康指數

  選擇植物性食物當餐桌主角

  主食:用糙米、燕麥、紅薯代替白米飯、白麵包等;

  蔬菜:每天吃夠3種顏色(比如西蘭花、胡蘿蔔、紫甘藍等);

  水果:將蘋果、藍莓、香蕉當零食,代替蛋糕、巧克力等;

  蛋白質:日常多吃豆腐、鷹嘴豆、扁豆等,減少紅肉和加工肉攝入。

  堅持“一少二多”

  少買包裝食品:看到配料表超過5行的食品,別猶豫直接放下;

  多嘗試自己動手:利用週末和閑暇時間自己買菜做飯;

  多補充天然益生菌:比如優酪乳、泡菜等,給腸道“加加油”。

  外出就餐有選擇

  避開“油炸三兄弟”,如薯條、炸雞、油條等;

  點沙拉時,醬料單獨放,少蘸點;

  飲料選擇記得看配料表,別碰“糖水炸彈”。(作者分別為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科營養師)

  欄目主編|唐聞佳文|吳江 梁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