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少吃少哭少動當心敗血症 敗血症危害有多大
更新于:2025-04-13 20:13:43

新生兒敗血症的問題,可能大家都不清楚,此病發生后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因此,所以對於新生兒敗血症及病應當及早確診及早治療,那麼首先我們應該去瞭解一下新生兒敗血症疾病的早期識別方法有什麼?

新生兒敗血症的早期識別方法

新生兒敗血症的早期識別儘管新生兒敗血症的表現缺乏特異性,但它們是新生兒的一些異常表現,要早期發現敗血症,就需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異常表現,我們將新生兒敗血症的危險癥狀歸納為“三少”、“二不”、“一低下”。

“三少”即少吃、少哭、少動。少吃是指新生兒吃奶明顯減少或吸吮無力。母親發現孩子吃奶不像以前吃奶那麼迫切、那麼有力,吃奶時間不足以前的一半時間長,吃牛奶的孩子吃奶量比平時減少了一半以上。少哭是指新生兒哭的次數減少或哭聲低微。正常新生兒在尿濕后、饑餓時等不適情況下都會哭鬧,而且哭聲響亮。而敗血症的孩子常不哭鬧,或只哭幾聲就不哭了,而且哭聲低微。有人把它形容為“貓叫”的低微哭聲。少動是指新生兒四肢活動減少,或全身軟弱。正常新生兒屈肌張力高,表現為四肢屈曲,你將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他會緊緊抓住你的手指,而且四肢能自主出現活動。敗血症的孩子四肢及全身軟弱,你將他的上肢抬起後放下,他的上肢不是表現為屈曲明顯的反應,而是會掉落下來,也不會抓緊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動。

“二不”即體溫不升及體重不增。體溫不升是指新生兒測體溫時在35.5℃以下。平時小兒手足溫暖,敗血症時小兒手足發冷。體重不增是指新生兒出生後因敗血症使體重沒有正常增長。正常新生兒出生後有生理性體重下降,但下降的時間在生後3-4天最明顯,下降的幅度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以後逐漸恢復,在生後7-10天恢復到出生體重,以後小兒每天體重增加約50克,滿月時體重增長在750克以上。而敗血症的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超過正常範圍,在體重增長期體重不增加。

“一低下”即反應能力低下,或精神萎靡。正常新生兒在受到刺激時可做出適當反應,如微笑、注視、驚醒等,而敗血症的小兒則表現為反應能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新生兒敗血症危害大,一般存在著以下幾種併發症:

1、毒血症癥狀 起病大多急驟,常有寒戰與高熱,發熱多為弛張型或間歇型,少數可是稽留或不規則熱、雙峰熱。伴全身不適、頭痛、肌關節酸痛、軟弱無力,不思飲食脈率與呼吸均加速。少數患者可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重者可出現中毒性腦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腸麻痹、感染性休克、DIC等。

2、皮疹 以淤點為多見,多分佈於軀幹、四肢、眼結膜、口腔粘膜等處為數常不多,亦可有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膿皰疹等,以球菌感染多見。壞死性皮疹可見於銅綠假單胞菌敗血症。

3、關節癥狀 多見於革蘭陰性球菌和產鹼桿菌敗血症,表現為大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少數有關節腔積液體、積膿。

4、肝脾腫大 一般僅輕度腫大,當發生中毒性肝炎或肝膿腫時則肝腫大可顯著、伴明顯壓痛並可出現黃疸。

5、遷徙性損害 乃由細菌栓子播散至身體其他部位而引起。多見於化膿球菌(尤其是金葡菌)恩、厭氧菌等所值的敗血。常見者有皮下膿腫、肺膿腫、關節炎、骨髓炎、心包炎等。在金葡菌、腸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產鹼桿菌等敗血症病理可併發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伴有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和學拴塞癥狀。因急性心內膜炎可侵犯正常瓣膜,可無病理性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