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脂增肌?先無氧後有氧的科學健身建議請收好!
更新于:2025-03-26 02:03:57

近期,越來越多的健身新手在選擇運動方式時感到困惑:到底應該從有氧運動開始,還是跟隨私教進行無氧運動更好?本文將探討這一問題,並給出科學的建議。對於以減脂為主、增肌塑形為輔的目標,先進行無氧運動再進行有氧運動是更為有效的選擇。

有氧與無氧運動大揭秘

有氧運動,就如同一場溫柔的滋養,主要通過氧氣代謝供能,特別適合長時間、低強度的運動,像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它就像一位默默守護的衛士,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增強耐力。而無氧運動呢,恰似一場激情的挑戰,依靠肌肉內的糖原供能,適合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例如舉重、衝刺、俯卧撐等,能讓肌肉力量如雨後春筍般增強。簡單來講,有氧運動如同細水長流,讓身體在持續的運動中慢慢蛻變;無氧運動則像一場爆發力的盛宴,迅速提升肌肉的能力。

先無氧後有氧,減脂增肌的黃金法則

無氧運動消耗糖原的過程堪稱減脂的關鍵密碼。當我們投身於無氧運動時,身體會如同精明的管家,優先使用肌肉內儲存的糖原作為能量。一旦糖原被耗盡,後續進行有氧運動時,身體就會像開啟了脂肪“挖掘機”,更多地調動脂肪來供能。就拿跑步來說,最開始的6秒內主要由磷酸原系統供能,這屬於無氧運動;2分鐘後有氧氧化系統開始參與供能,便轉變為以有氧為主的運動模式。而且,適當的力量訓練就像給身體安裝了一個“加速引擎”,可以增加肌肉含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基礎代謝率提高後,即使在休息時,身體也能像一台持續運轉的耗能機器,消耗更多熱量。有研究表明,每增加1公斤肌肉,每天大約能多消耗100千卡熱量。

無氧運動,被低估的健康寶藏

無氧運動對身體的好處那真是不勝枚舉。在肌肉力量方面,它就像一位神奇的雕塑家,能讓肌肉更加發達,增強身體的爆發力和耐力。對於骨骼密度而言,適當的無氧運動就像給骨骼注入了活力劑,可以刺激骨骼生長,預防骨質疏鬆。在心血管健康上,它也有著積極的影響,能像疏通河道一樣改善血液迴圈。同時,無氧運動還能説明改善體態,讓身姿如同挺拔的青松。比如,有位健身新手小張,原本體態有些佝僂,在採用先無氧後有氧的策略鍛煉幾個月後,不僅肌肉線條明顯了,體態也變得非常端正。

無氧有氧完美結合,科學安排是關鍵

對於訓練計劃,建議新手每周進行2 - 3次無氧訓練,每次30 - 60分鐘。在安排無氧與有氧運動的時間順序上,先進行30 - 40分鐘的無氧運動,再進行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適合新手的組合有很多,比如先進行一組力量訓練,像啞鈴彎舉、深蹲等,然後進行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慢走、瑜伽等。不過要記住,要根據個人體能和目標靈活調整,就像駕駛汽車要根據路況調整速度一樣,避免過度訓練。

避開健身誤區,輕鬆開啟健康之旅

常見的健身誤區可不少。很多人一開始就一頭扎進高強度有氧運動中,結果就像一輛沒油的汽車,體力透支,無法完成後續的無氧訓練。熱身也非常重要,在無氧訓練前,進行5 - 10分鐘的熱身運動,如活動關節、慢走等,就像給汽車預熱一樣,可以預防受傷。同時,要注意飲食和休息,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 - 1.5克蛋白質。還要保證每天7 - 8小時的睡眠時間,讓身體像充滿電的電池一樣充分恢復。平時可以把健身計劃寫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堅持。

堅持科學健身,擁抱健康生活

先無氧后有氧的訓練順序對於減脂和增肌塑形好處多多。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健身計劃,逐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相信只要堅持科學健身,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享受健康帶來的快樂。

責任聲明:本文僅為健康新聞/健康科普,內容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