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龔瑩腳步,一起關注罕見病患者!
更新于:2025-03-26 00:43:37

來自湖南長沙的龔瑩,從小就被診斷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症(SMA),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18歲。然而,她不僅打破了這一預言,還在18歲開啟認字讀書之路,用4年時間完成一部20萬字的自傳體小說。如今38歲的她,藝術家、母親、公益人等多重身份,以自身力量溫暖他人。她的故事宛如一盞明燈,讓我們看到生命的堅韌,也提醒著我們關注和瞭解這種罕見疾病。

事件背景:龔瑩的逆襲成長

龔瑩自幼便與脊髓性肌萎縮症相伴,醫生的悲觀診斷如同陰霾籠罩著她的童年。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18歲時,她勇敢地踏上了認字讀書的征程。那時候,每認識一個字、讀懂一句話,都凝聚著她超乎常人的努力。在之後的4年裡,她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對生活的熱愛,完成了20萬字的自傳體小說。

如今的她,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作家,用文字傳遞著生命的力量,還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體驗著為人母的幸福,更是一位熱心的公益人,積極説明其他患者。

揭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的神秘面紗

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多在嬰兒或兒童時期發病。它會使患者肌肉萎縮、無力,嚴重影響呼吸、吞咽和運動能力。

SMA分為三種類型:

  • Ⅰ型:病情最為嚴重,進展迅速,大多在6個月前發病,多數患兒在兩歲之內死亡。
  • Ⅱ型:病情進展相對較慢,患者一般在出生後6 - 18個月起病,預期壽命會縮短,但多數能活到青春期或成年。
  • Ⅲ型:患者能夠存活到成年期。

據權威數據顯示,SMA發病率雖低,但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極大,許多患者生活無法自理。

龔瑩:在SMA挑戰中綻放光芒

龔瑩在與SMA抗爭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肌肉無力讓她行動極為不便,呼吸困難更是時刻威脅著她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她連簡單的坐立、行走都難以完成,社交活動也受到極大限制。

但她沒有被這些困境打倒,通過閱讀和寫作,她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了精神寄託。她還積极參與社會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質,也給其他患者帶來了希望。

應對SMA的有效策略

醫學治療

目前,醫學上針對SMA有基因治療、藥物治療等方法,但這些都需嚴格遵循醫囑。

日常護理

患者可以進行呼吸訓練,增強呼吸肌力量;接受物理治療,延緩肌肉萎縮。

家庭與社會支援

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對SMA患者至關重要,家人要給予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社會應提供教育資源,鼓勵患者參與社區活動。

早期診斷與干預

早期診斷和干預能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患者需要定期檢查和隨訪。

關注罕見病,讓愛不罕見

除了SMA,還有囊性纖維化、亨廷頓舞蹈症等罕見病。這些罕見病患者面臨著醫療資源不足、社會認知度低等共同挑戰。

個人和家庭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加入支持團體,與其他患者交流經驗。
  • 參與公益活動,提高社會對罕見病的關注度。

龔瑩的故事是對生命的讚歌,鼓舞著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讓我們關注罕見病,為患者創造更包容的社會環境。

責任聲明:本文僅為健康新聞/健康科普,內容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