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舌,作為許多人鍾愛的下酒菜和開胃涼菜,以其鮮嫩且略帶脆勁的口感贏得了廣泛喜愛。然而,儘管其美味誘人,人們不免擔憂:豬舌的膽固醇含量是否過高?
那麼,對於高血脂或高血壓患者來說,他們能否享用豬舌呢?
事實上,豬舌富含優質蛋白、鉀、磷、血紅素鐵以及適量的鈣和鎂,尤其是硒元素含量豐富,有助於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與豬頭肉相比,豬舌幾乎不含肥肉,口感勁道。儘管如此,豬舌中不容忽視的膽固醇含量確實存在。
豬舌屬於內臟食品,每100克含有脂肪18.1克和膽固醇158毫克,這一含量相對較高。
但這並不意味著高血脂、高血壓患者完全不能食用,關鍵是要控制攝入量和頻率,建議一次性攝入30~40克,避免過量。
在燒烤場合,豬舌常常出現在功能表上,此外還有牛舌、羊舌、鴨舌等選項。然而,這種輕鬆的就餐環境容易導致過量攝入,這對高血脂、高血壓患者而言可能是一個不利因素。
除了豬舌,豬鼻子、豬耳朵、豬尾巴等也是常被一起購買的食材,它們的膽固醇含量同樣不低,而且脂肪含量可能更為豐富,因此不建議頻繁食用。
動物內臟普遍膽固醇含量較高,例如豬腦、豬肺、豬腰、豬肝等,其中豬腦的膽固醇含量尤為驚人。
以具體數據為例,豬肝每100克含膽固醇288毫克,豬肺290毫克,豬肚165毫克,豬大腸137毫克,豬蹄192毫克。
儘管“烤豬腦”在某些地方頗受歡迎,但對於愛好者來說,偶爾品嘗一次可以,但不宜過量,更不應頻繁食用。
特別是對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而言,應盡量避免食用豬舌、豬頭肉、豬肝、豬大腸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如何合理安排含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呢?
膽固醇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來源,即人體自身合成分泌的部分和通過食物攝入的部分。
儘管人體內合成的膽固醇占總量的大約80%,而食物中的只佔大約20%,對總膽固醇水平的影響似乎不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食物中膽固醇的攝入。
美國在2015年取消了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限制,但這並不代表可以無限制地攝入高油高脂、高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就是說,對於油脂含量較高的內臟類食物,我們仍應有所節制。
這些“不受限制的膽固醇”更多地是在鼓勵我們增加“好膽固醇”的攝入,比如常見的雞蛋。儘管一枚雞蛋中的膽固醇含量與100克豬舌相近,但雞蛋能為我們提供眾多有益成分。
雞蛋中的膽固醇大多可轉化為“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它有助於加速膽固醇進入肝臟進行代謝,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起到調節血脂的作用。
然而,動物內臟及加工食品中的膽固醇不一定會轉化為好膽固醇,它們可能成為低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反而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