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烏魯木齊晚報
電影《不說話的愛》海報。 |
□蔡俊
“那些你沒說的話/其實我都懂/它從你心裡響到我耳旁/慌張無措的時候/你總拿笑來遮掩/這時我心裡會揪一下……”
春天裡的第一場觀影,因了這首毛不易演唱的《你沒說的話》,走進影廳,在電影《不說話的愛》催生的滂沱淚水裡,感受了一場愛與治癒的洗禮。
《不說話的愛》講述了聾人父親馬達與女兒木木相依為命,與前妻在爭奪女兒撫養權過程中,誤入詐騙集團專設聾人騙局,最終身陷囹圄的故事。女兒木木長大後,成為聾人翻譯志願者,幫助聾人融入聽人世界,避免父親悲劇的再度發生。
青年導演沙漠的功力非比尋常。這個簡單的故事線,在他的調度下,呈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聾人父女的雙向救贖令人數度淚目;暖黃明亮的電影色調讓全片在悲傷、緊張的基調中透出淡淡的暖意;演員因為不能開口說話,與女兒、與世界的交流全憑鏡頭放大每一處微表情,而每一次鏡頭的轉換,都讓情感層層遞進;在大量的手語與類比聾人耳鼓閉塞環境交替呈現中,詮釋聾人的內心世界,推進劇情。鏡頭語言娓娓道來,詩意溫暖。
“不說一句話,怎麼一眼看出一個人是聾人?聾人會在看見你的第一眼,對你微笑。”
這是電影裡的一句臺詞。
沒看這部電影之前,觀眾對“聾人”這個詞,是完全陌生的,甚至會認為這種稱呼,是對聽障人士的冒犯。但事實上,聽障者們自己公認的稱謂,就是“聾人”,而其他人,則被統稱為“聽人”。
這是一種奇妙的分類,世界是平等的,是由“聾人”和“聽人”組成的,沒有歧視,沒有立場,沒有自卑弱化,也沒有居高臨下。
電影裡,除了主演張藝興飾演的是聾人父親外,所有參演的聽障人士都是生活中的素人。彩蛋部分,聽障人士有開咖啡店的,有送快遞的,有會樂器的,甚至有跳街舞說rap的。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在努力打拚,燦爛地生活,燦爛地微笑。
基於這個立足點,《不說話的愛》的故事徐徐展開。而因了全劇始終以聽障者和女兒的視角在進行,影片已經不是在講一個“關於聽障者”的故事,而是把觀眾帶入一個“和聽障者一起生活”的世界。
所以,當女兒與父親在遊樂場、學校、搬去的新家嬉戲時,觀眾也隨著父女親情,心中暖意與愛意並舉;父親一時糊塗,誤入詐騙陷阱,且導致女兒身處險境時,觀眾緊張難安;而當故事進展到父親與女兒被迫分離,父親在法庭上因心疼女兒發出從未有過的吼聲時,沉浸於父女世界的觀眾,淚流不止。
在小紅書上,但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有著強烈的傾訴欲。清明假期,《不說話的愛》也獲得清明檔新片在各平臺的最高評分。淘票票9.7分,貓眼9.4分,豆瓣7.0分。
人們對這部電影的感動,不僅來自於故事本身。聽障群體的生活被如實記錄,且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溝通困境,也就此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在以往,是被社會忽視的。小紅書上有聽障者在專門看過這部電影後,現身科普:現實里,中國約有2780萬聽力殘障人士,是我國最大的一類殘障群體。聽障者其實生活在另一個頻道裡——一個靜音的頻道。但那不代表頻道沒有聲音,它只是和普通人所用的語言系統不一樣。他們的安靜,不是冷漠,是在等待你先靠近一點。而很多人不瞭解這點,就輕易給他們貼上“沉默寡言”“溝通困難”的標籤。但真正去接觸後,你會發現,很多聽障者非常愛笑,在公共場合,他們往往比我們更主動地釋放善意。
電影中,每次小馬想融入人群的時候,都會有壓抑的背景音,像深海的水聲,平靜又震耳欲聾;祈求工作的時候、跟曉靜談判的時候、法庭審判的時候,他努力想融入正常人的世界,得到的卻是刺耳的沉默;小馬在公園補覺,木木叫醒小馬,他清醒的前一秒耳邊仍然是水聲,這也呼應了電影結尾,長大後的木木說“他們要鼓起很大的勇氣來面對世界”。
這些電影語言,都在釋放一個資訊: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表達的條件,但每個人都值得被回應。我們要做的,是要建立一個讓弱者有所依靠的世界。
實際上,近幾年的影視作品,開始更多聚焦於殘障弱勢群體。《小小的我》《第二十條》《人生大事》等,都或多或少地將故事重心放在這一群體上,這是影視創作者社會責任擔當的體現。在物質豐裕、發展迅速的今天,時代在快步前行,但卻忽略了殘障人群的心理需求——他們與正常人一樣享受著時代賜予的豐盛成果,可因為身體局限,往往需要付出數倍努力,才能達到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水準。他們不自憐,不自棄,他們有著與普通人一樣甚至更旺盛的尊嚴和驕傲,他們不需要憐悯和施捨,但他們需要溝通和尊重。這是一種心靈的歸屬和依靠。
想起4月2日,在烏魯木齊文化公園徒步,一整個公園,都揚展著彩旗和橫幅,仔細看來,原來當天是第18個世界孤獨症日。來自社會各方的愛心人士,組建了表演團隊,以愛為傘,為這個群體撐起美好和希望。“星星的孩子”的父母,默默地記錄著這一切,感恩著這一切。這又何嘗不是因為受到影視作品感召,而出現的公益力量呢?
影視作品的影響力,是無窮大的。一部好電影,會觸動人們內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那是來自心底的本能、善良。當社會力量被帶動,關注到那些鮮為人知的群體時,溫暖善意的花朵,會在每個人的心底開放,愛與治癒,也會充滿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