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掃描,毫米級精度揭示恐龍蛋位置
更新于:2025-03-27 03:10:47

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通過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形成的恐龍蛋化石遺址點雲空間數據。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訊 (記者許應鋒、通訊員朱江、紀巨集新)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領銜的聯合科研團隊,首次使用三維鐳射掃描技術為湖北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遺址進行毫米級精準“定位”和點雲空間數據矩陣構建,以期揭開沉睡億萬年前的恐龍“育嬰室”。

湖北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遺址位於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地處地球北緯30度附近,1995年被發現。專家推斷,這裡至少有30萬枚恐龍蛋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原址保存恐龍蛋化石最集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化石群。

中國鄖陽恐龍蛋研究中心專家、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趙璧介紹,採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簡單地說就是給恐龍蛋做“定位”。此前,對大規模遺址空間資訊測量主要依賴人工,使用測尺、測繩、經緯儀等傳統工具,存在準度不夠、測量數據少、工作效率低等問題。恐龍蛋化石因質地脆弱,傳統人工測繪易造成不可逆損傷。採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則可在非接觸、零干預狀態下獲取海量數據。未來還能結合AI演算法,自動識別恐龍蛋化石類型與埋藏層位等特徵。

此次鐳射“定位”範圍為青龍山保護區3個恐龍蛋化石遺址保護場館,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通過鐳射掃描器對遺址館內地形地物進行數據密集採樣,形成精確的點雲數據集,再配合現場恐龍蛋化石分佈調查結果、驗證、點雲數據標註等,最終形成毫米級精度的地形線及恐龍蛋位置分佈“數位底圖”。

“青龍山恐龍用獨特的方式構築蛋巢,方便恐龍蛋孵化和獲得更好保護。”趙璧介紹,通過對大量原位恐龍蛋化石空間位置的精準“定位”和集成可視化數據檢查,聯合科研團隊初步確定,青龍山恐龍蛋化石普遍表現出特殊排列規律。如常見同層埋藏的恐龍蛋3枚至5枚一組排列成微彎的弧線,多組弧線近平行展布,這與已知大多數恐龍蛋在蛋窩中的排列方式不同,而且在多個不同化石層位可見。這表明,此種排列規律在不同時間的恐龍蛋巢中普遍存在,可能反映出青龍山恐龍產蛋繁殖的獨特行為。

趙璧介紹,青龍山恐龍蛋化石激光掃描工作屬於初步探索。本次獲得的數據基本反映了遺址區地質環境的整體空間結構和重要研究樣本——恐龍蛋化石的個體形態及其空間關聯性。隨著相關工作深入開展,有望分析得出青龍山恐龍產蛋的普遍性規律和恐龍的活動軌跡,這將為探討遠古恐龍如何下蛋這一重大科學問題找到關鍵證據。隨著後續數據陸續解密,這座沉睡億萬年的恐龍“育嬰室”將以全新的數位化資訊展示方式,揭開更多史前謎題的答案。

一塊鋁材的“72變”
一塊鋁材的“72變”
2025-03-26 00:54:45
何為具身智慧
何為具身智慧
2025-03-26 00:55:01
海螺溝景區內的冰川
海螺溝景區內的冰川
2025-03-26 00:56:00
氣溫將“大跳水”
氣溫將“大跳水”
2025-03-26 00:56:09
滿山紅隧道全線貫通
滿山紅隧道全線貫通
2025-03-26 00: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