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熱門話題:
人們都買得起的3C產品和汽車產品的售價應該是多少?
帶來這個話題的產品和品牌不再贅述,直接分析話題:月表、年車,這是購買奢侈商品的合理比例。該比例經過許多年來的分析和論證,目前看來依然是比較恰當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以月薪的標準購買手錶,以年薪的標準決定汽車選項。
數碼產品相對特殊,其本質上不屬於快消產品;但具體到手機的更換周期又相對較短;所以恰當的比例應當參考“月表”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標準,沒有必要更高。
什麼價格的手機、手錶和汽車是人們都買得起的呢?
分析該問題一定要基於客觀事實的數據,不能看網傳數據,更不能看一些網友評論——過於浮誇;似乎線上人人月薪過萬,三四十萬的汽車都顯得拿不出手——這是絕對不正確的觀點!可用於參考的數據一定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PI)。”
在確定數據類型之後則很好計算結果:
2024年DPI數據顯示為41314元。
城鎮居民數據顯示為54188元,農村居民數據顯示為23119元;這兩個數據不進行計算,依然取平均值作為參考,只是有必要瞭解一下。
41314÷12=3442.83(元)。
這是按照DPI計算所得的月平均可支配收入,所以對於喜歡手錶的人而言,平均選擇一塊售價接近3500元的手錶產品就很好了;其標準等同於平均標準,手錶作為裝飾品,達到該標準至少屬於“不跌份”的水準。當然這樣的評價還是顯得過於世俗,但在這一商品領域難免要如此分析總結。
“年車”的標準也非常清晰,但具體到個人和家庭還有一些差異。
汽車作為大宗商品屬於奢侈商品,依然是“大件”的概念;所以汽車消費單位還是以家庭為主,按照三口之家來計算,那就是“DPI*3”的水準,這就是10萬級汽車銷量佔比最高的原因之一。
但是作為年輕汽車消費者而言,4萬級的汽車是很好的;選擇這些車既能滿足通勤需要,也足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已經到達平均水準。年輕人不要給自己過於大的心理壓力,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出類拔萃的人,無需被一些短劇中浮誇的表演和不切實際的劇情左右判斷和情緒。
現在該講手機等3C產品的收入消費比例了,手機由於更換周期相對較短,按照上述數據則建議選擇2000元以內的手機產品;達到1700元左右的手機產品實際已經數據平均水準。電腦、平板或智慧電器等設備使用時間週期較長,可以參考“月表”的水準或略微增加。
就是這樣。
不過以上建議標準是以務實為基礎分析所得,不適用於垂直領域愛好者;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