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精神涵養高校創新文化培育
更新于:2025-04-13 13:03:08

本文轉自:濟寧日報

■韓亞男 牛鳳燕

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弘揚科學精神、培育創新文化的責任。深化教育改革、構建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需要依靠高校創新文化的支撐。科學精神作為高校創新文化的核心要素,其培養與弘揚是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夯實科學精神的價值引領力。深挖科學精神資源,夯實創新文化培育的價值根基。系統梳理、深度挖掘我國古今優秀文化中的科學精神資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各環節,能有效引導大學生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為培養具備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築牢文化根基。加強科學精神與學術規範教育,築牢創新文化培育底線。高校應強化學術不端行為治理,通過舉辦科學精神宣講、學術道德講座等活動,深化科研規範教育,引導師生自覺抵制學術失範行為。同時,要善用網路平臺開展宣傳教育,完善線上線下協同機制,以科學精神引領學術生態建設。

提升創新文化的人才支撐力。將科學精神培育融入教學全過程,拓展創新文化培育場域。立足第一課堂主陣地,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講好思政課程中蘊含的科學精神故事,深度挖掘專業課程中的科學精神元素,引導學生領悟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同時,拓展第二課堂實踐,以科技競賽、學術論壇、科普活動為載體,構建多樣化創新實踐平臺。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活動協同發力,為創新人才培養、創新文化培育提供堅實平臺。完善科研實踐平台建設,錘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高校應通過創新專案培育和實踐引導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深化科學精神認知,提升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搭建校企研協同平臺,推動產學研合作,推動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創新水準。此外,加強跨學科團隊協作打破專業壁壘,促進創新思維的碰撞,同樣能夠提升創新文化培育的人才支撐力。

營造彰顯科學精神的創新文化氛圍。以科學精神為引領夯實物質基礎。高校應優化校園創新文化空間佈局,在校園文化長廊、圖書館等場所增設科學家事蹟展、科技成果展等彰顯科學精神的教育資源。同時,運用VR、AR等現代資訊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區,動態展示科學實驗過程、科技創新脈絡及科學家成長故事,讓學生直觀感知科學原理與創新魅力。軟硬體協同升級,構建集知識傳播、實踐體驗於一體的科學教育場景,為創新文化培育提供物質支撐。以特色活動為載體激發創新活力。根據高校特色優勢,舉辦科技文化節、創新創業大賽、科普講座等活動,邀請科學家擔任嘉賓,搭建師生與頂尖專家對話的橋樑。同時,著力打造弘揚科學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營造特色鮮明、健康向上的創新文化氛圍。例如,山東理工大學依託本地和校本科學文化資源,傾力打造“稷下追光者”育人品牌,傳承弘揚科學精神,激勵學生追求卓越,形成了以科學精神培育為內核的創新人才培養“山理工範式”。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專案(21BKS113)成果)

AI賦能開啟智慧課堂
AI賦能開啟智慧課堂
2025-04-14 03:22:41
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2025-04-14 10:16:34
以賽促教 以藝育人
以賽促教 以藝育人
2025-04-14 10:17:02
與兒子聊獎狀
與兒子聊獎狀
2025-04-14 11: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