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溫州都市報
雄性 雌性
鄭源城
里安市外國語小學三(5)班
科學方面的榮譽:
2024年12月,獲溫州市中小學生科學部落格一等獎、第四十屆里安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組科技小論文二等獎、里安市“小科學家”提名獎、里安市第七屆青少年創客大賽物資定點投放賽專案三等獎;2024年10月,獲里安市小學生優秀科學創新專案一等獎、2024學年校第二十屆科技節科學小論文一等獎;2024年9月,獲里安市中小學資訊技術創作大賽《Scratch創意程式設計》(小學Ⅰ組1~3年級)一等獎;2023年12月,獲里安市第六屆青少年創客大賽區間小車賽專案一等獎。
指導老師:潘挺挺
里安市外國語小學政教處主任,溫州市教壇新秀,曾榮獲省論文、實驗操作技能二、三等獎,溫州市優質課、課題、論文、教師實驗技能等一等獎。從事小學科學教育14年,“彎下腰去,走入孩子的世界!”是其一直不變的追求。
實驗緣起
我自幼癡迷恐龍,可恐龍早已滅絕,養恐龍成了遙不可及的夢。一次在博物館,豹紋守宮闖入我的視野,它與恐龍神似,瞬間勾起我的飼養慾望。初次接觸,諸多疑問接踵而至:為何它身體涼涼的?平時吃什麼食物?為什麼會蛻皮?如何分辨公母?蛋的孵化溫度影響性別?為何要分開飼養?帶著這些疑問,我踏上了觀察研究豹紋守宮的奇妙之旅。
實驗觀察過程
1.給守宮“安個家”
豹紋守宮是冷血動物,無法自主調節體溫。我在飼養盒底部鋪了一半面積的加熱墊,將溫度設定在31℃左右,並貼上溫控探頭,自由選擇舒適溫度。
飼養豹紋守宮,環境至關重要。飼養箱我選用通風良好的爬寵飼養盒,確保空氣流通。墊材選擇易清潔的廚房紙,方便打理。為給它安全感,還準備了大小適宜的躲避屋,再配上食盆和水盆。
建議:定期檢查加熱墊和溫控探頭的運行狀況,每月至少檢查一次,確保溫度穩定。同時,注意飼養箱的清潔,每周至少清理一次,防止細菌滋生。
2.守宮的“愛心餐”
經查閱資料得知,豹紋守宮以活體昆蟲為食。我給它準備了麵包蟲和蟋蟀。我把麵包蟲裹上鈣粉放在它的食盒裡,可以讓它自己吃。不過我想喂它,就試著用鑷子夾住,把蟲子放在它面前,它快速進攻,一口一條麵包蟲吃得可香了。麵包蟲的幼蟲和蛹可投喂,成蟲外殼堅硬不易消化,不能喂。蟋蟀營養豐富,但大小不能超過守宮頭部一半,不然容易卡住。
為保證食物健康,我用麥麩、蔬菜葉、胡蘿蔔餵養麵包蟲和蟋蟀,還定期清理蟲屍。餵食時發現,守宮對食物興趣濃厚,用鑷子夾著麵包蟲投喂,它會迅速捕食。
總結:豹紋守宮適合食用特定的活體昆蟲,食物的種類和大小都有嚴格要求,且需保證食物自身的健康。
3.發現守宮換“新衣”
一天,我發現守宮拒食,查閱資料後猜測它可能要蛻皮。果然,它身上出現半透明狀,開始蛻皮。但這次蛻皮不太順利,只蛻了一半,它看起來很疲憊。我和媽媽嘗試用溫水幫它,後來才知道在皮未完全分離時手動幫忙可能會傷害到它。
後續觀察發現,守宮蛻皮後會吃掉蛻下的皮,既能補充體力,又能避免在野外暴露蹤跡。幼體期的守宮大約10天蛻皮一次,每次蛻皮後都會長大一些。
建議:守宮蛻皮期間盡量不要打擾它,讓其自然蛻皮。若發現蛻皮困難,可適當增加飼養箱內的濕度,比如在飼養箱角落放一小杯水,濕度保持在50%~60%。
4.關注守宮健康“晴雨錶”
一天,我在檢查守宮時,發現它的便便里有像未消化的麵包蟲。經檢查發現,加熱墊插頭鬆動,溫度不適導致消化不良。正常的守宮糞便應為深棕色長條狀,伴有白色尿酸和尿液。此後,我更加留意加熱墊的狀態和飼養盒的清潔,定期更換墊材、清理糞便和剩餘食物,給守宮提供乾淨的水,保障它的健康。
總結:豹紋守宮的糞便狀態就是它的健康“晴雨錶”,溫度對其消化影響很大,飼養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溫度和飼養環境的清潔。
5.雌雄對比辨別性別
2023年12月2日,新購入一隻雄性守宮後,我通過觀察對比和查閱資料,總結出辨別守宮性別的方法。雄性守宮尾巴與腹部交界處有V形鞭毛,且能看到兩個“蛋蛋”,體形較大,四肢力量強;雌性則沒有V形鞭毛和“蛋蛋”,體形相對較小,性格更溫柔。
建議:辨別豹紋守宮性別時,不要僅依據單一特徵判斷。可以在守宮活躍狀態下,多角度觀察綜合判斷,提高準確性。
6.雌雄守宮成功交配
2024年3月28日,雌性守宮腹部出現粉紅色斑塊且拒食,查詢資料后得知它發情了。嘗試讓它和雄性守宮交配,發現雄性守宮會擺動尾巴求偶,還會咬雌性以固定,便於交配,但首次嘗試未成功。
2024年4月29日,我家的雄性和雌性守宮成功交配。雄性先快速抖動尾巴,再趴在雌性背上咬住它,雌性短暫掙扎后接受求偶,尾巴相交完成交配。
總結:豹紋守宮繁殖時,雌雄個體有特定的行為表現:發情、求偶。
7.守宮產卵與孵化記錄
2024年6月10日,守宮在墊紙上產卵,用手電筒筒照發現是受精蛋。因經驗不足,第一窩蛋交給專業人士用專業生化培養箱孵化。
2024年7月6日,雌性守宮再次產卵,這次我決定自己孵化。自製簡易孵化箱,使用加熱墊、溫控探頭、內外溫度計等設備,將卵放在鋪有高溫消毒蛭石和珍珠岩的孵化盒內,設定溫度為27℃,濕度保持在60%左右,定期檢查卵的狀態。
2024年8月27日,小守宮成功孵化。根據孵化溫度和時間判斷,它很可能是雌性。
建議:自行孵化豹紋守宮卵時,要嚴格控制溫度、濕度。每天檢查溫度、濕度數據並記錄,若溫度、濕度出現偏差,及時調整設備。
8.分養必要性觀察
當守宮幼體數量增多時,為避免它們因爭奪食物和空間而爭鬥受傷,我根據幼體大小和生長情況,將它們分開飼養在有小單間的爬寵櫃中。
總結:隨著豹紋守宮幼體數量增加,分開飼養是保障其健康生長、避免爭鬥的必要措施。
研究總結與反思
通過這次觀察研究,我深入瞭解豹紋守宮的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和成長特點。它作為冷血動物,獨特的生理特徵和行為習慣令人稱奇,繁殖過程更是充滿奇妙之處。
研究中我也遇到不少問題,像説明守宮蛻皮時差點造成傷害、記錄數據偶爾疏忽。這讓我明白,科學觀察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細心,每個細節都影響著研究結果。
我深刻認識到,每種生物都有獨特價值,我們應尊重和保護它們。未來,我期待探索更多生物的奧秘,也希望大家能從我的研究中有所收穫。本版主持:“好學”姐 林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