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
名師名片 孫琳,武漢市育才小學語文教學主任。全國首屆最美新時代大先生、武漢市建功立業女職工標兵、武漢市魅力教師、武漢市優秀青年教師。 |
“孩子在家總黏著手機平板,滿櫃子新書完全不看,怎麼辦?”
“我家孩子愛看書,但只關注故事情節,不關注好詞好句,這可如何是好?”
“孩子只想聽我讀故事,不肯自己讀,怎麼治?”
……
當紙質書籍遭遇短視頻的降維打擊,當文字魅力在碎片化閱讀中逐漸消解,當親子共讀變成家長的獨角戲……我們該如何破題?
■ 第一步:破冰
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孩子不愛閱讀,其內核就是沒有興趣。如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妨試試以下三個小錦囊。
——投其所好。在培養閱讀興趣的初始階段,我們需摒棄個人偏好,回到“孩子本位”。要知道,閱讀啟蒙的關鍵不在於文本的“價值尺規”,而在於點燃孩子內心躍動的火種。閱讀啟蒙越早越好,當孩子牙牙學語,開始翻動小布書、小卡片時;當孩子進入幼稚園,對色彩豐富、畫面生動的繪本感興趣時;當孩子走進小學,對童話、寓言產生期待時……我們不妨像培育多肉植物般,在書本的選擇上投其所好,讓他們讀己所愛。這種無壓力的文本探索,才會讓閱讀的種子在其心中悄然萌芽。
——營造空間。想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們要學會從時間上、場域上營造空間。在家裡,可為孩子精心打造櫻花粉、星空藍等孩子喜愛的閱讀角,配上光線足夠的照明燈、可愛舒適的小沙發、充滿童趣的毛絨地毯……這樣的場域,孩子必定願意去、喜歡去,也會常常去;周末或假期,和孩子攜手走進圖書館,當指尖掠過整齊排列的書籍,當耳畔響起書頁翻動的聲音……無需督促提醒,他將看到榜樣的無聲示範,他將習得輕語慢行的文明禮儀,他更將在浩如煙海的文字宇宙中,遇見影響終身的思想星辰;書籍可看亦可聽,我們還可以巧妙利用碎片時間,在上學路上放一段詩詞賞析,在歸家途中聽一集經典故事……起初孩子可能不以為然,久而久之便會入腦入心,而這些看似零散的分秒,終將沉澱為孩子生命里溫潤如玉的文學底色。
——親子陪伴。針對閱讀無感的孩子,家長初期的高品質陪伴至關重要。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每天和孩子固定一個時間,並肩坐在專屬閱讀角,共用閱讀靜谧時光,亦是培養親子感情的良好契機。起初可以家長講、孩子聽,慢慢可嘗試你一段我一段,或分角色共讀。為了鼓勵孩子聽下去、讀下去,我們可模仿說書人,在情節精彩處戛然而止,猜想、埋雷、設懸……吊足孩子胃口,激活閱讀內驅。
■ 第二步:習慣
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的蝶變
當孩子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我們便可從習慣著手,引導孩子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的蝶變。
巧用“聊天術”。孩子讀完書後有怎樣的認知?對書中某個人物、某件事情、某種抉擇持怎樣的看法……閒聊時,不妨問問孩子:“假如你是故事中的某某,你會怎麼做?”孩子的回答定會折射出他對事物的看法,有心的家長可迅疾捕捉教育的契機,説明孩子提高認知、樹立三觀。當然我們也可針對書中的精彩情節,引導孩子沉浸式思考。如閱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可問問孩子:“如果是你身處這片荒島,你會優先解決哪些生存問題?”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大胆假設、大膽預測並思考其後果,這樣高品質的聊天定能幫孩子實現思維的進階。
巧用“閱讀存摺”。隨著閱讀書籍的逐漸增多、閱讀能力的逐漸提升,我們便可和他們一起做做規劃。例如開學初,和孩子一起商討並制定力所能及的閱讀清單,規定每月閱讀書籍的數量和具體書目(可將必讀書目和孩子的自選書目穿插結合)。孩子每讀完一本,便可將其書名、總字數存入“閱讀存摺”。這本可視化的閱讀手賬可清晰記錄孩子的閱讀足跡,也會帶給孩子莫大的成就感。若突破月計劃,還可給孩子提供一些小驚喜、小鼓勵,讓閱讀變得有趣、可盼!
巧用“彈幕批注”。我們常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確實,讀書時拿一支筆,養成勾畫批注的好習慣對深度閱讀大有裨益,這也與小學階段需要具備的閱讀素養緊密勾連。值得關注的是,讀書與批注應相輔相成,切勿因批注而中斷思緒,為批注而批注。建議批注盡量簡單、易操作:如遇到“好詞佳句不妨用喜歡的符號圈畫標記;遇到感觸頗深的地方,可在空白處發起彈幕批注”,即用短詞短句記錄疑問、標註共鳴、寫下猜想……這種“邊讀邊思、落筆留痕”的閱讀方式,相比傳統摘抄更省時,更能保持孩子閱讀的連貫性。
■ 第三步:建模
讓閱讀有目的有方向
當孩子閱讀興趣漸濃、閱讀習慣養成、閱讀積累漸豐,我們便可鼓勵他們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閱讀,完成從被動到主動的蝶變,並持續走向縱深。
主題式閱讀。孩子讀完一本書後,可鼓勵他們以這本書為錨點,圍繞其作者、創作風格、創作背景等展開主題拉網式閱讀,構建知識同心圓。例如孩子學完課文《蘆花鞋》之後,可從文本細讀的角度,推薦其讀一讀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當孩子讀到“冰項鍊”等章節時,會通過意象對比發現曹文軒“苦難美學”這一核心命題。再往深走,我們可從作家研究的角度,鼓勵孩子系統閱讀曹文軒的《草房子》《根鳥》……孩子便能發現曹文軒的作品往往聚焦鄉村少年的精神蛻變,且擅用蘆葦、葵花等自然意象構築詩意鄉土空間。
學科類閱讀。有的孩子癡迷於金戈鐵馬的軍事傳奇,有的則沉醉於星辰大海的科學奧秘……當孩子對某一學科的書籍燃起熱情,不妨鼓勵他們沿此路徑展開海量、深度閱讀,形成學科知識鏈。如愛好歷史的孩子,入門可讀《如果歷史是一群喵》,進階可讀《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深度可讀《明朝那些事兒》《南渡北歸》……當孩子對這一學科領域的閱讀逐漸廣泛、深入,其學科素養也將隨之形成。
跨學科閱讀。學貴有疑!當孩子對書中某個情節產生濃厚興趣時,我們可鼓勵他們大膽探究,跨學科研讀,形成思維經緯網。以《海底兩萬里》為例,當孩子對書中“鸚鵡螺號潛艇”的設計產生興趣,我們可鼓勵他們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跨學科閱讀:讀讀物理方面的書籍《科學小達人:奇妙的物理》,以了解機械構造的原理;讀讀化學方面的書籍《化學元素漫談》,以揭示材料科學本質;讀讀生物方面的書籍《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以理解仿生學應用……通過跨學科閱讀,孩子不僅能深化對“鸚鵡螺號”技術原理的理解,更能在腦海中擁有更多維、更廣闊的視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