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測量血糖最準確?空腹和餐后血糖哪個更重要?醫生告訴您
更新于:2025-03-26 08:47:58

在溫馨的社區里,56 歲的劉奶奶是一位備受尊敬的退休教師。退休后的她,生活悠闲自在,每天種種花、看看書,偶爾和老朋友們聚聚,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可最近,劉奶奶卻察覺到身體有些不對勁。

起初,劉奶奶發現自己的食量莫名其妙地增加了許多。以前吃小半碗飯就飽了,現在卻能吃下滿滿一大碗,還總覺得沒吃夠。然而,奇怪的是,她的體重卻逐漸下降。看著鏡子里日漸消瘦的自己,劉奶奶心裡有些不安。三個月的時間,她的體重足足減少了 4kg 左右。不僅如此,劉奶奶還總覺得口渴,嘴巴乾巴巴的,喝再多水都不解渴。而且,她上廁所的次數也明顯增多,尿量比以前多了不少。

這些異常的癥狀讓劉奶奶感覺到事情有些不對勁,一向注重健康的她,決定去醫院弄清楚原因。那天,陽光正好,劉奶奶來到了我院。她走進診室,臉上帶著些許焦慮,向我詳細描述了自己的癥狀。聽完劉奶奶的描述,我心裡第一反應就是糖尿病。因為 “多飲,多食,多尿,體重下降”,這正是糖尿病典型的 “三多一少” 特徵。

為了確診,劉奶奶做了一系列的檢查。等待結果的過程中,劉奶奶顯得有些緊張,不時地詢問我各種問題。終於,檢查結果出來了,果不其然,劉奶奶被診斷為 2 型糖尿病。這個消息對劉奶奶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她的眼神裡透露出一絲迷茫和擔憂。

在劉奶奶出院之前,我仔細地囑咐她,除了要注意飲食,還要學會自我監測血糖。劉奶奶認真地點點頭,然後疑惑地問我:“醫生,我該什麼時候測量血糖才是最準確的呢?餐前、餐後的哪個血糖更有價值呢?” 我知道,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劉奶奶的疑惑,也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心中的困惑。今天,就來給大家詳細講講血糖監測的那些事兒。

血糖究竟是什麼?對健康有何意義?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無論是香甜的水果、新鮮的蔬菜,還是富含碳水的穀物,在進入身體後,都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消化過程,最終轉換成葡萄糖。葡萄糖就像是身體這部精密機器運轉的 “燃料”,為機體內的細胞活動、代謝提供絕大部分的能量。可以說,我們的每一個動作,無論是走路、跑步,還是思考問題,都離不開葡萄糖的支援。

當我們通過飲食攝取糖分后,這些糖分會隨著血液迴圈被送往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如果攝入的糖分一時間消耗不完,就會有一部分轉變成糖原,儲存在肌肉和肝臟裡面,就像給身體的 “能量倉庫” 補充物資。不過,肌肉和肝臟的儲存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還有剩餘的糖分,就會搖身一變,變成脂肪堆積起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吃多了容易長胖。

正常人的血糖濃度一般在 3.9~6.1mmol/L 之間。2020 年版的《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確指出,當血糖濃度≤3.9mmol/L 時,就可以稱為低血糖;而當血糖濃度≥7.0mmol/L 時,則被稱為高血糖。低血糖的時候,身體會發出一系列警報,我們會感覺到心悸,心臟 “砰砰” 跳得厲害,還會頭暈目眩,感覺天旋地轉,噁心想吐,身體不由自主地發抖,面色也變得蒼白,額頭直冒冷汗。情況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驚厥,整個人抽搐起來,陷入昏迷,要是不及時處理,還可能危及生命。對於有冠心病史的患者來說,低血糖還容易誘發腦梗,就像在本就脆弱的血管上 “雪上加霜”。

而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也就是糖尿病患者,面臨的危害就更大了。糖尿病就像一個隱藏在身體里的 “定時炸彈”,會伴隨很多危險的慢性癥狀和急性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足,患者的腳部會出現潰瘍、感染等問題,不僅疼痛難忍,還會嚴重降低生活品質。而酮症酸中毒則更加危險,一旦發生,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打破身體的平衡。

其實,血糖的濃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靠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這兩種激素相互作用、相互拮抗來調節的。當血糖濃度偏低時,胰腺就像一個敏銳的 “通報器”,會分泌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就像一個勤勞的 “搬運工”,把肝臟中的糖原轉化成葡萄糖,並運輸回血液中,讓血糖濃度升高,給身體補充能量。反之,當血糖濃度過高的時候,胰腺又會分泌出胰島素。胰島素就像是身體里的 “指揮官”,促使血糖轉化為糖原,儲存到肝臟和肌肉中,讓血糖濃度降下來,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

什麼時候測量血糖最準確?

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測量血糖才是最準確的呢?其實,對於血糖監測來說,並沒有一個絕對最準確的時間。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血糖濃度就像一條有規律波動的曲線,在特定的時間點都有自己的正常範圍。血糖監測的時間點主要可以分為空腹、餐前,餐後兩小時、睡前和隨機血糖。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的是晚上休息 8 個小時以上,並且早上未進食、未運動、未用藥、無過激的情緒變化時測定的血糖。想像一下,經過一夜的休息,身體就像一台剛剛啟動的機器,還沒有開始 “工作”,此時測定的空腹血糖,能夠反映我們機體的基礎糖代謝情況和基礎胰島素分泌的水準。

它就像一個 “基礎報告”,幫助我們瞭解夜晚血糖的控制狀況,醫生可以根據這個結果,進而調整治療用藥方案。比如,如果空腹血糖一直偏高,可能就需要調整晚上的用藥劑量,或者改變生活習慣,看看是不是晚上加餐或者熬夜等原因導致的。

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就是早、中、晚三餐用餐之前測定的血糖。它的濃度可不是一成不變的,會受到上次進餐量、運動量和降糖藥藥效的影響。就像一場接力賽,上次進餐量是上一棒傳遞的 “能量”,運動量是消耗 “能量” 的過程,降糖藥藥效則是調整 “能量” 的工具。餐前血糖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發現低血糖的情況。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在飯前感覺頭暈、心慌,這時候測一下餐前血糖,說不定就能發現是低血糖在 “搗亂”。同時,它還能讓我們瞭解前一餐的治療情況,醫生可以根據這個結果,調整餐前胰島素的用量,確保每一餐前後的血糖都能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

餐後 2 小時血糖

餐後 2 小時血糖,是從進食第一口開始計時,到兩小時后測定的血糖。這兩個小時里,身體就像一個忙碌的工廠,正在努力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分。餐後 2 小時血糖能夠反映出機體用餐后的胰島素分泌水準。

如果胰島素分泌正常,血糖就能被有效地利用和儲存,血糖值就會在正常範圍內。反之,如果餐後 2 小時血糖偏高,可能說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這時候就需要調整飲食餐量,比如減少主食的攝入量,或者增加一些蔬菜和蛋白質的攝入。同時,醫生也會根據這個結果,調整藥物劑量,讓身體的血糖代謝恢復正常。

睡前血糖

就寢睡覺之前測量血糖,主要是為了預防夜間發生低血糖,保證夜間休息的安全性。夜晚,當我們進入夢鄉,身體也在進行自我修復和調整。

但是,如果半夜發生低血糖,很難被人察覺,而嚴重的低血糖可能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就像在黑暗中突然失去了方向,身體會陷入危險的境地。所以,睡前測量血糖就像是給夜晚的身體上了一把 “安全鎖”,如果發現血糖偏低,可以及時加餐,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隨機血糖

隨機血糖,指的是在一天內的任何時間點測定的血糖濃度。它就像一個 “即時報告”,能夠反映當下此時此刻的血糖水準。當我們感覺身體不舒服,比如頭暈、乏力、心慌等,又不確定是不是血糖變化引起的,這時候測一下隨機血糖,就能幫助我們找出或者排除感覺異常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隨機血糖不應該超過 11.1mmol/L,如果超過這個數值,可能就需要進一步檢查和調整治療方案了。

空腹和餐后血糖哪個更重要?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糾結於空腹和餐后血糖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只能說是因人而異,分情況而定。又或者說,兩者同等重要。

分情況而定

因為每個時間點測定的血糖都有各自獨特的意義,所以對於不同情況的人群來說,需要測量的時間點也不相同。

比如說,有些患者空腹血糖水準一直較高,或者存在低血糖風險,就像一個總是 “電量不足” 的手機,這時候就需要重點測定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治療方案。醫生可以根據空腹血糖的結果,調整睡前的用藥劑量,或者改變晚餐的飲食結構,避免夜間低血糖或者清晨空腹血糖過高的情況發生。

而對於那些空腹血糖控制較好,但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的患者,或者需要了解運動、飲食對自己血糖水平影響的患者來說,餐后 2 小時的血糖就顯得尤為重要。糖化血紅蛋白就像是一個 “血糖記憶器”,它反映的是過去 2-3 個月的平均血糖水準。如果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說明餐后血糖可能存在問題,這時候就需要重點監測餐后 2 小時血糖,看看是不是飲食或者運動方面需要調整。比如,有些患者吃了一頓高碳水的大餐后,餐后 2 小時血糖飆升,這就需要調整飲食,減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增加運動量,説明降低餐后血糖。

還有一些在晚餐前注射過胰島素的患者,為了瞭解睡前血糖高低,決定是否加餐或者使用降糖藥,就需要測定睡前血糖了。睡前血糖就像是一個 “夜間守護者”,能夠説明患者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如果睡前血糖偏低,患者可以適當加餐,吃一些低糖的水果或者全麥麵包,補充能量,保證夜間的安全。而如果感覺到明顯的不舒服,比如心慌、手抖、出汗等,就需要及時測定隨機血糖,檢測血糖濃度,排除是否是血糖變化的原因。

同樣重要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診斷為糖尿病的主要依據。就像法官判案需要證據一樣,醫生診斷糖尿病也需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這些 “證據”。另外,兩者升高都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升高。糖化血紅蛋白就像是一個 “血糖風向標”,一旦它不達標,就可能誘發慢性併發症,如冠心病、糖尿病腎病或白內障等等。糖化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 4%~6%,一旦超過 9%,就很有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腦梗等直接威脅到生命的嚴重疾病。所以,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后血糖,都不能忽視,都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嚴格控制。

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血糖監測,根據自己的情況並聽從醫生的指導,準確把握好自我監測的時間,不要 “偏愛” 哪一個時間點的血糖值。並且,還要定期到醫院複查糖化血紅蛋白,及時調整自己注射胰島素或使用降糖葯的方案。如果您在血糖監測過程中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和我交流,咱們一起守護健康。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