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個月的寶寶正處於口欲期,寶寶的嘴巴是他們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把手放進嘴巴里“吃”,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觸覺刺激,滿足口腔的探索慾望,瞭解物體的形狀、質地等特性。
寶寶為什麼會吃手
大部分孩子在2個月左右都會開始吃手,會吃手不一定聰明,但是卻和大腦發育相關。為什麼寶寶會吃手呢?
1、大腦發育:2 個月寶寶吃手通常是大腦開始對身體各部位進行感知和控制的一種表現。寶寶通過吃手來探索自己的身體,感知手與嘴巴的關係,這是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的信號,表明寶寶的大腦開始有了對身體的支配意識和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腦發育的正常進程。是手眼協調和身體控制能力發展的一個表現,也是寶寶感知覺和運動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
2、自我安慰:吃手可以給寶寶帶來類似於在媽媽子宮裡被包裹的安全感,是寶寶自我安撫、自我放鬆的一種方式。寶寶感到焦慮、饑餓或疲勞時,吃手能夠幫助他們平靜下來,這是寶寶心理發展的一個小進步。
我老大2個月左右,帶出去玩時,有時候不喜歡某些環境就會吃手。
3、無聊好玩:2 個月的寶寶除了吃奶睡覺,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清醒和觀察周圍環境的狀態,但他們的活動能力有限。而吃手是此時他能自己做到的事情,無聊的時候,吃手能給他們增添 “樂趣”。
此時,家長千萬不要用打、罵等方式強行阻止寶寶吃手,這樣不僅會傷害寶寶,還會阻止寶寶發育。
口欲期這樣做早教寶寶更聰明
手是人的第二大腦,既然寶寶已經開始嘗試用嘴巴來探索手,或者用手來探索口腔,那麼,我們就可以圍繞寶寶的手給寶寶做早教安排。
1、練習抓握
帶響鈴或發聲的玩具(非聲光電玩具):像嬰兒搖鈴、撥浪鼓等。寶寶可以用小手抓住,搖晃時會發出聲音。這會激發寶寶的興趣和好奇心,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手部的精細動作。
爸爸媽媽的手指:陪在寶貝身邊,把自己的手指給寶寶,讓他抓、握。這樣不僅可以練習手指精細運動,還能增加親子感情。
2、嘗試不同質感的觸摸
讓寶寶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如棉布、砂紙、絨毛等家裡已經有的物品,可以將這些物品放在寶寶的手心,讓寶寶感受不同的觸感,進一步增強手部的觸覺感知能力。
我記得我家孩子小時候很喜歡抓貓的尾巴,或者抓貓。因為貓毛抓不住,但是又有毛茸茸的感覺。
在給寶寶洗澡時,除了在水中放入一些不同材質的小玩具,還可以教孩子用手摸水、拍水、打水等。增加了洗澡的趣味性,能更好地鍛煉寶寶手部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手指操
家長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做手指操,或者做給寶寶看。比如《小手拍拍》等。輕輕握住寶寶的手指,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伸展、彎曲、握拳等。邊做手指操邊給寶寶唱一些簡單的兒歌或說一些有趣的話語,如 “一根手指點點,兩根手指剪剪” 等,讓寶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4、模仿動作
家長可以在寶寶面前做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如拍手、揮手、抓東西等。寶寶在看家長動作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觀察和控制自己的手部肌肉。
聰明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涉及到寶寶的認知、語言、社交、運動等多個方面的發展。單純的吃手行為只是寶寶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小環節,不能直接等同於聰明。
但如果寶寶在吃手的同時,還表現出對周圍環境好奇、對聲音和光線的敏感、能與大人有眼神交流等其他積極的行為表現,那麼說明寶寶整體的生長髮育方面是比較好的,有發展為聰明伶俐的基礎。家長可以抓住這個機會給孩子做早教,促進大腦發育。
END
希望對你有説明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