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晉城古堡里的居住哲學
更新于:2025-04-11 09:33:49

本文轉自:山西工人報

新華社記者樊欣陽

晉東南山脈縱橫,在太行、太岳、中條三山環繞之間,沁河、丹河兩河縱貫晉城。在山河阻斷的一些河谷中,一群沿著沁河而生的古堡因地制宜,或盤山而生,或繞水而建,從沁水端氏鎮一直南延至陽城潤城鎮,形成規模龐大的古堡群———山西晉城古堡群。

中國“堡”的文化悠久,從兩漢開始的 “塢”,到晚唐時期的“山寨”,客家人的 “圍樓、土屋”,川西地區的“碉堡”,再到邊疆的“軍堡”等,堡在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而對於晉城的古堡群來說,村即是堡,堡即是村———作為居住用的村落,與軍事功用的城堡合二為一是最大的特點。

湘峪古堡中迷宮般的 “藏兵洞”與十多米高的城牆相連,一旦發生戰事,藏兵洞內的人可以直接從城牆上的瞭望孔射擊;皇城相府的“河山樓”高達百余尺,底層有深入地下的秘密通道;郭峪古城的七層碉樓“豫樓”上開設有四個火炮射口,設有專門的 “小孔望遠鏡”,能清楚觀察到百米以外大門口的動靜,樓內的暗道可以直接通向城外;砥洎城內,街坊間以“過街樓”相連,平時獨立成院,實則家家戶戶內部串成一統,可四通八達……

為什麼晉城的村落竟然有如此精妙的軍事防禦設計?

晉城市文聯原副主席、晉城市三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謝紅儉說:“這裡有錢、有文化,也有技術。”據謝紅儉介紹,古澤州,即現在的晉城,素來以冶鐵業為生,當地商業發達,又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人民生活富裕。明末農民戰爭遍佈,大量流寇來到晉東南一帶,頻繁到生活富庶的澤州 “打劫”。因而,為了免受流寇侵犯,以村落為單位的集體防禦工事“村堡”誕生。

晉城現有古堡117座,完整保留了明清時期古民居古村落的原貌,也是中國民間防禦性村落的典範。同時,作為有集體意義的“村堡”,古堡有著“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精神,謝紅儉認為,這是蘊藏在晉城古堡中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華兒女在面對戰亂動蕩時體現出的集體精神與智慧。

目前,晉城古堡群正在積極推進“古堡文旅”工作,用古堡的文化景觀結合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等。2024年,皇城相府、湘峪古堡、郭峪古城、天官王府、海會寺、砥洎城、布政李府等景區的遊客接待量達到253萬人次,經營收入超過1億元。郭峪古城景區經理王躍進介紹說,他們目前正在古堡內部因地制宜打造民宿,在古民居內部,專門搭建了獨立的內裝結構。這不僅充分保護了古民居,還能為入住賓客提供優質的居住體驗。

在發展“古堡文旅”的同時,晉城古堡正在利用獨特的古堡文化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現負責晉城古堡的申遺工作,晉城文旅局文物一科科長邢菲說:“我們對晉城古堡的文化價值很有信心,其中蘊含著中國古人濃厚的‘家國文化’,我們希望能夠讓世界看到晉城古堡這一文化標識。” 新華社太原電

悠悠秋千 蕩越古今
悠悠秋千 蕩越古今
2025-04-06 08:49:51
碗窯里的千年回望
碗窯里的千年回望
2025-04-06 08:50:12
高原上的照亮與成長
高原上的照亮與成長
2025-04-07 06:39:33
古人如何測風量雨
古人如何測風量雨
2025-04-07 08: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