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余華經典作品《活著》的主人公福貴嗎?
他一生歷經坎坷,卻始終樂觀、堅強地活著。
“福貴”這個名字,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特定的意象,人們總把它和苦難聯繫起來。
在河南新鄉衛輝市唐庄鎮南司馬村,一個27歲的年輕女孩卻給自己起名“李福貴”。
視頻里,李福貴的日常就是種地、擺攤,她頻繁出現在農田、菜市場、集市和鄉村小路上。
在眾人的印象里,走街串巷地擺攤很辛苦。
起早貪黑、風吹日曬,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做。
其實,幾年前,李福貴也像其他年輕女孩一樣,在城裡做白領。
她長相秀麗、個子高挑,很難看出她來自怎樣的家庭、經歷過什麼。
後來,她返鄉養家,並靠擺攤出名,這中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01
突遭變故,她成為家人的“頂樑柱”
李福貴,原名李亞,1998年出生在河南新鄉衛輝市的農村家庭。
她的家庭不僅窮,在村民眼裡也很不尋常。
父親只有5歲孩子的智商,有殘疾人證,只上過小學二年級。他找物件殊為不易,經人介紹才娶了李福貴母親。
她的母親先天殘疾,不會說話,不會上廁所,生活不能自理,身高與六七歲孩子無異。
可李福貴身材高挑,她皮膚白皙、面容姣好,完全沒有遺傳父母的生理缺陷。鄰居們都說她是抱養的女兒,像是墜落這個特殊家庭里的“天使”。
因為父母不具備養育能力,從小她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兩位老人勤勞能幹,拼盡全力給福貴爸爸和叔叔蓋了新房,還把李福貴拉扯大。
多年目睹爺爺奶奶的辛苦操勞,她看在眼裡,疼在心裡。2013年,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年紀尚小的她決定輟學,到新鄉市打工。
剛開始,她的工資還不到1000元,但她會給家裡寄回一半,儘管剩下的生活費非常緊張。
2017年,想學一門手藝的李福貴到影樓做化妝助理。
跟爺爺奶奶一樣,她也有不怕苦的精神,半年多工資就漲到了2500元,李福貴還學到了拍攝剪輯視頻,工資和技能都在往上走,能在城市裡紮根生活了。
同時,長相漂亮、性格隨和的她還嫁給了城裡人,邁入了人生新階段。
獨自在外打拚的她,事業、婚姻和生活越來越紅火。
可天不遂人願。
2018年前後,智商本就有問題的叔叔在工地打工時腿被砸傷,術後留下了後遺症,走路一瘸一拐,成了雙重殘疾,只能在村裡打零工。
2020年,李福貴的奶奶又過世了。遠嫁到這裡的嬸嬸不堪重負,對這個雪上加霜的家感到絕望,選擇“逃”回娘家。
為了接嬸嬸回家,爺爺讓李福貴和親戚們不遠千里跑到貴州,卻吃了閉門羹。
嬸嬸家不同意放人,覺得以前奶奶在的時候,還有人一起分擔,現在奶奶走了,她回去日子太難熬。
李福貴拉著嬸嬸的手說“回家吧”,嬸嬸態度堅決。她已對這個家死心。
李福貴理解嬸嬸的想法,不怪她。
可嬸嬸走後,剛成年的堂弟、上小學的堂妹、殘疾的叔叔、父母,隨之陷入窘境。
養活全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了80多歲的爺爺身上。
李福貴和爺爺
這個老弱病殘組成的家,在接二連三遭遇重創後,已經搖搖欲墜。
李福貴從小由爺爺帶大,對他感情深厚。看著辛苦了大半輩子,如今還要拉扯一家老小的爺爺,她心疼不已。
如果單單把自己過好了,家人還生活在深淵谷底,那對她來說沒有意義。
可沒想到這時,她連自己的幸福也失去了。
在夫家眼裡,她本就是高嫁。李福貴也對自己的家庭有點自卑,在婚姻里少了很多話語權。
儘管她姿態卑微,最終還是留不住這段感情。
同時失去親人和婚姻,李福貴嘗到了命運的造化弄人。
可她不想就此沉淪,想要改變破破爛爛的生活,成為人生和家人的“頂樑柱”。
2022年底,李福貴辭職回家。
可一個女孩想在農村憑一己之力謀生養家,註定困難重重。
02
哪怕只是縫縫補補
回村后,李福貴發現,最難的就是賺錢。
家裡只有幾畝地,村裡也沒有適合年輕人的工作。
剛成年的堂弟因為想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不想跑腿打零工,至今在家待業。
李福貴沒想那麼多,她覺得先活下去最重要,就從力所能及的做起,每天和爺爺一起干農活。
春天,她陪爺爺一起赤腳澆地、俯身給桃樹翻土施肥,中午不回家,洋蔥加餅乾就是午飯。
有什麼苦活、髒活、累活,她都搶著干——只要自己多幹一點,爺爺就少辛苦一點。
夏天,桃子成熟,可收桃的人嫌桃子青,只收一半,剩下的1000多斤賣不掉怕要爛在地里。
看著爺爺發愁的眼神,膽大的李福貴決定自己去城裡擺攤。
她跟鄰居大姐借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趁著叔叔和爸爸中午休息,把1000多斤桃子裝車。
第二天凌晨三點多,她就出發了。路燈還未熄滅,她已進入了工作狀態。
其實,她也沒有賣桃經驗,但知道人生處處都是挑戰,只能迎難而上。
面對過路的人們,她一邊吆喝“自己家的桃,可甜”,一邊邀請路人品嘗。
李福貴從天濛濛亮賣到太陽落山,輾轉五六個地方,近40攝氏度高溫下站一天,渴了喝自己帶的水,餓了隨便吃兩口饅頭。
顧客看到她大中午還在擺攤,勸她回去休息,可賣不完,她不想回家。
好在,她做生意實誠,待人熱情,還主動給顧客抹零。幾天后,桃子都賣完了,她高興地回家給爺爺報喜。
爺爺從屋裡端著一碗烩菜走來,他不關心錢,只讓她好好吃飯。
在她看來,生活很難,家裡很窮,但家人的愛讓她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
沒有桃子可賣的時候,她就學著去賣煎餅餜子,去集市上賣菜。白天賣,晚上剪視頻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不管是幹農活,還是擺攤賣貨,無論艷陽高照,還是颳風下雨,她的臉上總是笑容燦爛,對生活的熱情從未減少。
慢慢地,她靠著擺攤賣貨,能夠養活自己和家人了。可李福貴還有更大的想法:讓家人和家庭環境變得更好。
她想盡全力挽救這個水深火熱的家庭,哪怕只是縫縫補補。
03
即使身居溝壑,也要仰望星空
家裡的廚房老破不堪,她用掙來的錢請工人師傅砸掉舊灶台,裝上了新鍋臺、新廚具,廚房很快煥然一新。
不大的院子,她收拾起來也處處用心。
一進院,多盆綠植,生機盎然。
走近會發現,薄荷綠的綠植架子是李福貴拿木板拼接的,花盆用草帽、編織包裝飾,牆外伸進來的樹枝上還掛了幾個風鈴。
屋內也收拾得乾淨利索,窗上的窗花、家裡的窗簾和沙發靠背罩都是她做的,牆上掛著溫馨的全家福和一些日常照片。
只要在家,李福貴都會給家人做飯,細心照顧父母,給母親剪頭髮洗臉,教她上廁所,仿佛照顧孩子一般。
她用掙的錢帶爺爺出去旅遊看外面的世界,那是爺爺生平第一次走出家門。
她還帶著全家人去趕集、吃火鍋、吃冰激淩,和大家分享美好新鮮的東西。
因為很早就輟學,為了多學知識多學技能,閑下來李福貴還會看書。
做這些喜歡的事,不光她的心情會好,連帶著全家人都在向著美好漸變。
她的努力給家庭增添了很多色彩。
居住環境變得更美了,爺爺的嘆氣變少了,從來不說話的母親學會自己上廁所了,也能說一些簡短的話了,父親和家裡的交流也變多了,生活變得更有希望了……
帶著家人一起蝶變的李福貴,自身也獲得了成長。
從前在第一段婚姻里,她為自己的父母感到自卑,現在覺得這些都不用在乎,命運給的牌,就好好打。
由於模樣和父母大不相同,時常有人問起:究竟是抱養的還是親生的?
而李福貴的回答始終只有一個:
“這些並不重要,既然生活給了我這樣的安排,那我應該做的就是如何活得更加絢爛。”
趕集會時,她會帶著媽媽一起,爺爺說有人會笑話,她內心很強大,不再理會別人異樣的眼光。
人群裡,高高的她始終緊緊牽著小小的媽媽。
在她眼裡,最美的生活不過當下。
自己尚年輕,爸爸叔叔勤勞,爺爺身體安好,家人團結努力,一起把家過成期望中的模樣。
她的善良不僅治癒著家人,還溫暖著更多人。
因為自己從苦難中漸漸走出了希望,她對別人的苦難感同身受,看到都會伸出援手。
去農村賣糕點,她會看望留守兒童,給她買衣服文具零食,看到女孩手上的凍瘡,給她買護手霜叮囑她常抹。
賣煎餅時,常常看到一個撿垃圾為生的老人,李福貴擔心他餓著,每次都會送給他一個熱騰騰的煎餅。
年紀大的叔叔阿姨們買了她的糕點,她會抹零多送,老人們親切地喚她“閨女”。
或許,善意從不會石沉大海,她也被樸質的愛意包裹著。
去三輪車店買車時,老闆佩服她的孝心和勇敢,給她打了大折扣。
賣桃子時,一位老人買完仍然熱心守在攤位前幫忙,直到她離去。
一位姐姐想讓她早點回家,故意多買了幾把菜。
晚上在小區門口賣菜,阿姨們叮囑她“天黑了,不安全,趕緊回家,我給你介紹客戶”。
100多萬網友看了她的視頻受到了感染,紛紛點讚留言,為她加油:
如果生活得特別累,就會看看你,覺得自己沒啥難的了,會去好好熱愛生活。
心疼你!
這樣的女孩一定會苦盡甘來,大福大貴!
人們心疼她家庭條件不好,活得不容易。
她卻說:
“我很幸福,我其實在做一件很簡單的事,改變我的家而已。
史鐵生雙腿殘疾了,他仍然熱愛生命。
如果說我苦難的話,那比我苦難的人特別多,他們都熱愛生活,我那麼健全,為什麼不好好對待生活呢?”
如今,李福貴和家人的日子正在越過越好。
正如她在接受採訪時所說:“人生應無所畏懼,活得熱烈多彩,哪怕身居溝壑,也應仰望滿天繁星。”
04
或許,生活給了李福貴很多難題,但她沒有坐等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風雨中一點點走向晴朗。
一個農村女孩,用左手托起父母家人的歲月,用右手書寫自己的星辰,活成家人的脊樑。
在她這裡,孝順不是犧牲,而是逆襲者的勳章。
她始終微笑著面對生活。
最後,祝勇敢善良的李福貴和家人越來越好,也祝我們不管晴天陰天,都過成生命中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