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老張育兒記
“我家孩子可聰明瞭,能背誦上百首的古詩詞呢。”
“我家孩子也一樣,別看只有四五歲,但是二十以內的加減法都會。”
“要說我家孩子,那才是真的聰明,從小就腦袋瓜就比別人反應快。”
父母只要聊到孩子,話匣子總是關不住,尤其是在聰明與否的問題上。
在每個父母看來,自家孩子都是聰明的,也經常會因為他們的聰明表現而感到欣慰,甚至引以為傲。
可父母真的瞭解“聰明”嗎?很多看似聰明的性格特質,實則可能隱藏著阻礙孩子未來發展的隱患。
這兩種看似“聰明”的行為,父母要注意了
第一種:喜歡耍小聰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耍小聰明走捷徑的行為,其實並不少見。
在學校中,部分孩子為了快速完成作業,他們不認真思考解題思路,而是偷偷抄同學的答案;
在考試時,不想著提前複習鞏固知識,而是投機取巧傳小紙條、瞄周圍同學的試卷,“抄”出高分;
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找各種藉口偷懶,編造各種理由只為了少干一點家務活。
從短期來看,孩子似乎輕鬆地完成了此次任務,甚至還獲得了一些小利益。完成作業、考出好成績,都會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誇獎。
可要從長久角度考慮,他們壓根沒有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基本一點都不紮實。面臨更複雜的學習任務,或者生活挑戰時,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溫馨小建議: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耍小聰明、走捷徑的行為,一定要嚴肅教育。
請務必要認真地告訴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只有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取得的成果,才真正屬於自己。
日常教育中,可以有意“指揮”孩子做事情,鍛煉他們的動手和動腦能力。同時,還可以多讓他們學習一些名人事蹟,明白成功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努力。
第二種:喜歡出風頭
原則上說:積極表現自己沒有錯,可很多人分不清“表現”和“出風頭”的界限。
很多孩子從小就喜歡出風頭,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積極,老師才剛剛拋出問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舉手,壓根不用思考。
表面看起來,孩子的學習態度還算不錯,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可要是讓他們站起來回答問題,那真的要讓大家失望了,答案漏洞百出。
之所以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初衷只是為了炫耀自己,不放過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試問,這樣的孩子他們真的是聰明嗎?
這類孩子,他們只在意外界的認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表面功夫上。所有積極的樣子,都只是為了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誇讚罷了。
長期只注重表面表現,會讓孩子陷入虛榮的陷阱,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和積累知識。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能力會越來越差,面對競爭的時候,會不戰而敗。
溫馨小建議: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有表現欲說明他們性格開朗,只要父母正確引導,就會化缺點為優點。
告訴孩子:真正的優秀,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也不需要做給別人看,而是把真才實學都裝到自己的腦袋裡。
日常教育中,要鼓勵孩子把注意力放到提升自我上面,多讀書、多學習、多動手,讓自己肚子裡更有“墨水”。
養娃路上,要分得清“真聰明”和“假聰明”
聰明的父母,一定要分得清孩子的聰明是真是假,以免耽誤了他們的成長。
“真聰明”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活躍,而且想法和做事有深度。
他們能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局限於問題本身。就算是遇到難題,他們也會迎難而上地思考、探索,而不是輕易放棄。
而“假聰明”的孩子,凡事都浮於表面,只是看起來機靈。
他們可能記憶力不錯,能快速背誦知識,但缺乏對知識的真正理解,無法靈活運用。要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習慣性找藉口逃避,缺乏堅持和毅力。
父母要用心觀察,通過日常的互動和學習表現,精準地分辨出孩子的聰明屬性。
對於“真聰明”的孩子,要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積累更多技能;面對“假聰明”的孩子,父母要有足夠地耐心糾正,培養他們良好的態度。
寫在最後:老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千萬別讓孩子的那些小聰明,斷送了他們的大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