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漢中日報
課間延長5分鐘 校園煥發新活力
——探訪我市部分中小學課間15分鐘
記者 崔慧芬 喬妍 高思懿 文/圖
眼下,全國部分中小學生正在推行“課間15分鐘”改革。今年春季新學期啟幕,我市多個學校也開始進行延長課間時間、升級課間活動、保障課間安全等探索。5分鐘的“微改革”帶來哪些變化?學生體驗如何?如何保障課間延長後,學校各項工作依然有序推進?日前,記者進行了探訪。
5分鐘從哪來?
上午9時55分,伴著清脆悅耳的下課鈴聲,漢中市西高新初級中學(以下簡稱西高新初中)的學生從教學樓魚貫而出,有的學生拿著籃球跑出教學樓“抄近路”奔向球場,也有學生不慌不忙,在校園林蔭路上打羽毛球、轉呼啦圈、跳繩。不一會兒,原本寂靜的校園就熱鬧起來。
漢中市西高新初級中學學生利用課間15分鐘或奏樂或舞蹈,盡顯青春風采。
“以前課間10分鐘上個廁所就結束了,現在15分鐘還可以去操場玩,感覺能做好多事情,也能更好地活動與鍛煉身體。”談及課間延長的感受,該校一名初二學生坦言。
今年年初,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要求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啟用時間不低於2小時。3年中,漢中市教育局正式發文,要求幼稚園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統籌好每節課和課間時長,自主設置課間安排,紮實開展課間操、大課間活動。這一政策的出臺,為學生的課間生活帶來新的活力。
課間的延長意味著學生每天多出15至30分鐘在校啟用時間,這多出來的時間要從哪裡“擠”?不同學校給出了多樣答案。
西高新初中校長張洪琪告訴記者,該校在沒有減少課時的前提下,將以前不緊湊的時間整合起來,例如把原來20分鐘的早讀時間縮短至10分鐘,同步優化大課間安排,形成“15分鐘短課間+30分鐘大課間+特色活動”的三段式結構。
而漢中師範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漢師附小)則將原來的課堂教學時間40分鐘縮短至35分鐘,為課間多勻出5分鐘時間。“這並非簡單的壓縮上課時間,是對學校的管理和老師教學智慧的一種考驗。”該校校長王明科說,“學校組織多次培訓,幫助老師高效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從而把完整的課間時間留給學生。現在不佔用學生課間啟用時間、杜絕拖堂等理念已經成為全校老師的共識。”
15分鐘怎麼用?
3月初,漢師附小校園裡有了不小的變化。原來平淡無奇的地面上,多了一些色彩斑斕、趣味十足的圖案。雖然地面遊戲還未完全投入使用,但已經吸引不少學生圍在一起研究玩法。
如何利用有限空間,讓學生玩得盡興?王明科介紹,該校因地制宜,巧妙設計,將包含健體、益智、趣味的傳統地面遊戲“畫”進校園,為學生打造出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地面遊樂園”。“我們在繪製遊戲場地時,將飛奪瀘定橋等長征途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漢文化等元素融入遊戲之中,真正做到寓教於樂。”王明科說。
該校還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多種課間活動形式,將中國傳統體育遊戲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等融入大課間。
漢中師範附屬小學學生利用課間15分鐘踢足球。
有了“加長版”課間的加持,一天下來,學生在學校的體育啟用時間達到2小時以上,歡聲笑語灑滿校園。王明科表示,豐富的課間活動減少了學生追逐打鬧現象,自主運動增多,學生間交流合作的機會也多了。
在“怎麼玩”“玩什麼”上,西高新初中也下了不少功夫,將體育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在充分挖掘培育每個班級的特色體育項目的基礎上,設置了多樣的活動場所,打造動靜相宜的課間:在室外設置了籃球場、足球場和乒乓球場等,讓學生在運動中強健體魄;在室內設計益智活動區,通過象棋、五子棋等遊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在樓道間擺放花箱,讓學生感受勞動耕耘的樂趣;在校園一角設置聲控大紅花,讓學生緩解情緒釋放壓力;用心打造校園文化長廊、讀書角,讓校園處處有風景,使學生在課間獲得滋養與成長……
“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我們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無論是戶外的蹦跳玩耍、大汗淋漓,還是室內的興趣活動、閉目養神,都是課間15分鐘的正確打開方式。”張洪琪說。
學校有哪些保障?
對於學生來說,課間15分鐘是快樂的。但對新學期的這一變化,一些家長也會有擔心:玩的時間增加了,課程會不會受影響?安全有沒有保障呢?
“此次對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的調整,是在不影響正常教學和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進行的,同時我們還在不斷探索優化課時銜接、活動內容和延時服務。”王明科說,延長的課間讓學生身心得到充分放鬆,課堂專注度顯著提高,真正實現了“減負增效”的育人目標。
課間時長增加5分鐘,對校園安全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王明科介紹,學校構建了三維防護網,各班主任加強課間安全教育、樓道設立安全崗、體育老師輪流上崗做護導員,巡邏指導學生安全鍛煉。每個班級還設置了小小安全員維護課間秩序。同時,校醫定期開展急救培訓,並與周邊社區服務中心和醫院建立綠色通道,及時處理突發情況。
“我們還通過空間分層和時間分段,將不同年級學生輪換引導到不同區域進行活動,並細化錯時、錯峰、教學樓進出分流等安排,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時間和場地衝突的問題。”王明科說。
在西高新初中,保障學生人身安全同樣是設置課間活動時必須考量的因素。學校的入學第一課就是教學生如何安全地玩,除了常規的校園安防措施外,該校還在教學樓樓道、樓層拐角和操場各處安排老師值守,課間活動由班主任組織,一系列措施為學生課間15分鐘築牢安全防線。
記者瞭解到,為了不讓課間15分鐘受天氣影響“打折”,漢師附小和西高新初中都以班級為單位排練了課桌操,確保學生在雨天不出教室也能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愉悅。
這場“5分鐘”的改革絕非簡單的數位疊加,它更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一扇通往活力與成長的大門。王明科表示,“雖然我們執行課間15分鐘只有短短兩周多,但明顯感覺孩子們笑聲多了,煩悶少了。可以預見學校的‘小胖墩’‘小眼鏡’會越來越少,學生的身心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