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實踐與探索
人工智慧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思考
張煜
在人工智慧時代,各種新興智能技術更新反覆運算,既推動了產業變革,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也推動了教育發展與變革。中小學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勞動教育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人工智慧賦能勞動教育,不僅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引發了勞動教育方式和內容的變化。是以,積極探索中小學勞動教育創新發展路徑,對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念、提升學生勞動素養、推動勞動教育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豐富勞動教育教學內容,加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一方面,勞動教育內容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繫,併發揮家庭在學生勞動素養培養上的作用。教師可佈置洗碗等家務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生活勞動,促進勞動教育日常化,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同時,著眼學生感興趣的勞動教育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自身的勞動認知,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逐步構建關於勞動教育基礎知識的理論框架體系。另一方面,可將人工智慧相關基礎技能納入到勞動教育內容中,讓學生瞭解人工智慧技術在勞動實踐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並結合各學科教學內容特點,將人工智慧與勞動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以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及場景。與此同時,應立足中小學發展實際及學生認知規律,將地方生產勞動成果及勞動精神融入勞動教育課程內容中,並組織學生觀看與勞動教育主題相關的紀錄片或電影片段,讓學生從中感知勞動價值和勞動精神。此外,教師可積極開展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深入當地社區服務組織、農村農田等,了解勞動工作內容及勞動技能,並安排學生實地完成部分勞動任務,提升學生勞動體驗感。中小學也可在校園內開展校園綠化維護、班級衛生評比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极參與其中,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完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科學衡量勞動素養。著眼學生綜合素質,構建科學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是全面評價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依據,也為創新發展勞動教育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援。其一,確立多元的勞動教育評價主體,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勞動教育評價並非評價主體對評價客體的單向度評判,而是二者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小學生作為勞動教育的重要主體,應將其納入到評價主體中,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方式,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明確自身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優勢與不足之處,有針對性地優化、提升勞動實踐。與此同時,應將與學生生活學習聯繫密切的家長、學校管理者等多元主體納入到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中,豐富勞動教育評價的主體視角及內容廣度,以提高勞動教育評價結果的可靠性,為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創新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其二,著眼勞動教育發展實際,豐富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標準。中小學應立足學生個性特點、所處學段發展目標及勞動實踐情況,多維度、多梯度設定評價標準,合理設定不同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佔比,並以學段為劃分依據,動態調整同一指標在不同學段評價體系中的佔比,避免用一套標準評價所有學段學生。其三,把握學生動態勞動素養,將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相結合。基於勞動教育的實踐樣態,中小學應積極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作用,動態化監測和收集學生在勞動教育實踐中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情況。與此同時,深入學生勞動實踐場景,觀察和記錄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的學習狀態,並將其納入到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中,從而更系統地瞭解中小學勞動教育成效。
拓展勞動教育教學空間,深化勞動教育體驗。一是拓展勞動教育線上教育空間。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技術手段,打造虛擬化的智慧勞動場景,引導學生在智慧勞動場景中通過手腦配合及智慧操作的方式進行虛擬化的勞動實踐,提升學生的體腦協調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二是依託虛擬實境技術,類比現實勞動場景,創設個性化的勞動情境,增強學生的勞動體驗感,滿足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的身體交互和情感交流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勞動教育育人成效。三是推動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合育人,使勞動教育與實踐貫穿在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勞動實踐與人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勞動場景中實踐,使其切身感知勞動教育價值,掌握勞動技能,在實踐中深化勞動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
優化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提供人才支撐。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水準是影響勞動教育品質的重要因素。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是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具體而言,其一,引進具有人工智慧專業背景的人才,提升勞動教育教師技術水準。一方面,充分發揮其人工智慧技術優勢,立足中小學不同學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和發展趨勢,著眼勞動教育目標任務與發展要求,從學生發展實際出發,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優化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學習範式的轉變,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人工智慧技術優勢,為勞動教育教師提供技術指導,鼓勵其共同探索人工智慧技術在勞動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以推動人工智慧與勞動教育的融合發展,提升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智慧化素養。其二,加大勞動教育師資培訓力度,提高師資隊伍專業化水準。一是發揮高校資源優勢作用,為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提供專業培訓。高校可根據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學現狀及教師自身發展需求,著眼智能化發展趨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中小學勞動教育教師提供系統化的智慧技術培訓課程和勞動教育培訓課程,説明其構建系統化的理論框架,掌握智慧技術手段及應用場景,為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創新發展奠定知識基礎和技術支撐。二是中小學校及相關部門可組織勞動教育會議培訓,引導勞動教育教師樹立正確的勞動教育理念,並為其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料和教學資源,鼓勵教師開展自主學習,提升自身知識素養。
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必要措施。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持續發展,勞動教育也必須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升級,以進一步深化學生的勞動價值認知、激發創新思維、推動人機融合,在堅持社會主義勞動教育價值方向的基礎上提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