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是一種什麼樣的問題?
專業解釋是自閉症(孤獨症)是一類發生於兒童期的神經發育障礙。而通俗解釋是,自閉症是一種影響兒童社交、溝通以及智力的一種遺傳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自閉(孤獨)症兒童的發生率逐年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長意識到了孩子的“特殊”——知道應該帶孩子前往醫院做專業的評估。
但你們知道自閉(孤獨)症一般在幾歲被發現嗎?
自閉(孤獨)症一般幾歲被發現?
通常而言,自閉(孤獨)症的部分特徵在2-3歲左右就能體現出來,比如社交溝通障礙、刻板重複行為以及語言障礙等等。就目前來說,我國自閉(孤獨)症兒童大多在3-4歲左右被確診,但干預行為往往要延後一兩年。
同期的歐美國家,較早的如西歐等發達國家在七八月齡就得到確診,稍晚的如美國、澳大利亞等也都在2歲之前得到確診——干預方面的行動則更為快速,大約在確診后1-2個月內即可參與相關干預課程。
與發達國家的自閉(孤獨)症干預體系相比,我國相關行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以自閉(孤獨)症干預老師和自閉症兒童的比例為例,歐美國家為3:1-5:1,而在我國,這一數位為63:1。
相關行業標準的缺乏、老師與兒童比例的差距,都要求我們提高自閉(孤獨)症兒童的早期診斷水準,早一點發現,孩子接受干預的時間也就越充分。
早期診斷需要依靠家長做簡單判斷
首先是社交互動的障礙:
1.即使是與最親近的親人也很少主動接觸;
2.不會注視別人,也不會回應他人的注視和面部表情。
其次是語言溝通的障礙;
1.自閉(孤獨)症兒童缺乏相對正常的語言能力;
2.不會說話或是說話不清晰、無法流利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3.會說話,但是不願意說或不想說。
最後是行為的障礙:
1.自閉(孤獨)症兒童往往會表現出刻板而重複的行為,比如走路必須走直線、吃東西必須用某種顏色、造型的勺子/筷子;
2.對周圍的細節過度關注,缺乏想像力和變通性;
3.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興趣。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以上表現,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由專業醫師進行全面的評估和診斷。全面評估包括醫學檢查、神經心理學評估、社會功能評估等。
早期診斷可以為孩子提供早期康復和治療的意見,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恢復正常生活能力的可能。
家庭在自閉(孤獨)症的康復中起到什麼作用?
1.家庭成為自閉(孤獨)症兒童的“康復場所”
對自閉(孤獨)症兒童來說,環境的改變可能會對其產生不良影響或引起他們的異常反應,比如過高的聲音、過亮的燈光等等。在這樣的時候,家庭的支援會使他們更好地適應這種變化。
即便孩子已經在接受相關的干預,但家庭的支持和輔導同樣重要,此時家庭會成為孩子干預的“第二康復場所”。
2.家庭成為自閉(孤獨)症兒童的“治療師”
孩子的語言、社交、行為等方面的問題不僅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和系統性的干預訓練,還需要家庭的參與和配合,因為你們也是孩子的“治療師”。
在這個“康復場所”裡,家長可以通過活動來説明孩子改善行為和社交能力,例如和家人進行互動、遊戲和娛樂等等,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開展眼神對視,這也可以起到引導與溫和刺激的作用。
3.家庭成為孩子的“陪伴者”
自閉(孤獨)症兒童需要更多的照顧和關懷,而父母就要成為孩子的“陪伴者”,幫助他們緩解孤獨感和寂寞感。家庭成為一個可靠的港灣給予孩子心靈上的支援和安慰,這對於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家庭在自閉(孤獨)症康復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溫暖、支援和富有愛心的家庭,是孩子“改變”自閉症的關鍵。通過家庭的陪伴、干預和照顧,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改善行為和社交問題。
因此,我們需要在自閉症的康復過程中注重家庭的作用,説明孩子積極面對問題,建立自信,走出困境。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