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媽媽在群裡吐槽,說自家孩子每天都要熬到11點才睡,早上又起不來,上課總是打瞌睡。結果成績直線下滑,老師也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實,這不僅僅是“睡不夠”的問題,長期熬夜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影響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科學家早就發現,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尤其是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如果長期晚睡,大腦的損傷程度可能比成年人更嚴重。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孩子越晚睡,智商越容易“掉線”?
1.睡眠不足直接影響大腦發育
孩子的大腦在睡眠時會進行“深度修復”,尤其是深度睡眠階段,大腦會清除代謝廢物、鞏固記憶、促進神經細胞連接。如果長期熬夜,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效率會降低,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反應速度。
2.晚睡影響生長激素分泌,智力發育受限
生長激素主要在深度睡眠時分泌,尤其是晚上10點到淩晨2點之間。如果孩子長期熬夜,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不僅會影響身高,還會影響大腦發育。
3.長期熬夜的孩子,智商真的會“變低”
有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的孩子,在認知測試中的表現明顯比睡眠充足的孩子差。他們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都會受到影響。
4.如何幫孩子調整作息,保護大腦?
既然晚睡危害這麼大,家長該怎麼幫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呢?
1、固定睡覺時間:小學生最好在9:30前入睡,初中生不超過10:30,讓大腦有足夠的時間修復。
2、睡前減少刺激:睡前一小時避免玩手機、看電視,可以改成閱讀或聽輕音樂,説明大腦放鬆。
3、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保持房間黑暗、安靜,溫度適宜,讓孩子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
4、白天多運動:適量的運動能説明孩子晚上更快入睡,但避免睡前劇烈運動。
別讓“熬夜”偷走孩子的智商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熬夜學習”是勤奮的表現,但實際上,犧牲睡眠換來的可能是更低的學習效率。與其逼著孩子熬夜刷題,不如幫他們調整作息,讓大腦在最佳狀態下運轉。
從今天開始,關注孩子的睡眠品質,別讓晚睡成為孩子智力發展的“隱形殺手”!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