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是溝通的開始
更新于:2025-04-06 15:06:52

里智心理學實驗室分享說,人與人溝通不暢導致的人際壓力問題,是諮詢師們經常被諮詢的話題。

“真不懂TA到底是怎樣想的,這樣說不對,那樣說也不對,TA到底要什麼?”

“TA一點都不懂我,感覺就是雞同鴨講。”

“TA怎麼這麼難溝通啊,總是走不到TA心裡去。”

在諸多的抱怨聲中,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所謂的溝通,其實都是無效溝通。

之所以是無效溝通,是因為每個人都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並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

看見他人,才是走向溝通的橋樑。

01

看見對方的需求

著名諮詢師黃小國說:

“在沒搞懂對方真正的需求之前,所有的溝通都是無價值的,是無法打動對方的。

真正會溝通的人,不是靠能說會道、口若懸河,而是靠洞察需求、摸透人心。”

十幾年前,記者@我在到某部隊採訪時,遇到一位特別難聊的兵“刺頭”。

這個老兵滿臉都寫著你們不懂我,見面就甩給記者一句話:去找別人採訪吧,我沒啥可說的。

但記者並沒有放棄,跟老兵短暫相處後發現,他迷彩服包里裝著一本法律書。

原來,他學歷比較低,高中輟學後因為自考律師而被周圍人譏諷嘲笑,所以跟誰都有抵觸心理。

在老兵的內心深處,他渴望被人理解,並且支持和鼓勵他自考律師。

瞭解這一點後,記者陸續給他寄去自考的書、寫信鼓勵他,並且説明他順利地考取了律師資格證。

從那以後,老兵對記者不再有抵觸情緒,後續的採訪工作很自然地就完成了。

甚至,後來兩人還成了一生的摯友。

老兵退役后,在深圳開第一家律所的時候,特意給記者打去了電話分享喜悅。

作家王振華說:好的溝通,是帶著我的需求,走向你的需求。

每個人都有內心需求,希望被別人看見,被別人理解和尊重。

收起“自我”的一面,多看見他人的需求。

當你能夠看見對方的需求,並且設身處地的考慮對方,溝通的事情也會得償所願。

02

看見對方的付出

心理學家胡慎之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天,丈夫下班回到家,看到妻子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客廳滿是小孩子亂放的玩具。

那一瞬間,丈夫心中突然升起一股怒火,他覺得很有必要跟妻子溝通一下。

於是,丈夫找到妻子說:

“作為家庭的頂樑柱,我每天努力掙錢養家,給我們的孩子、這個家庭一個有保障的未來,可是我不知道你在幹什麼。

我每天一回家就看到你在玩手機,家裡亂糟糟的,讓我覺得心很累,一點盼頭都看不到。”

丈夫此言一出,兩個人就開始吵起來了,既是一場無效溝通,也是一場無效吵架。

丈夫對妻子的付出視而不見,卻對自己的辛苦無限放大。

他看不到妻子每天在家帶孩子的辛苦,還要料理家務,洗洗涮涮,負責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只看到妻子坐在沙發上玩手機。

當妻子的付出得不到認可,內心的委屈和不滿便會不斷滋長,直至成為矛盾的導火索。

微博博主辛大馨說過這樣一段話:

“溝通中,最重要的是看見對方的付出。你看見我的不容易,我看見你的努力。

若看不見,聽不到,心中只有自己,那所有的談話都持續不下去。”

人心換人心,問題出現時先想到別人的付出和對你的好。

多一點感謝和讚揚,少一點自己想當然,任何人的付出都不是理所當然。

03

看見對方的情緒

看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有情緒時,任何的說教解釋都是無用功,都不會聽進去,甚至激發情緒。

只有你真正去接納,去理解,去認同的時候,才能有效地溝通。”

作家@meiya分享過這樣一個場景。

有一位朋友下班後找到朋友傾訴,因為自己在工作上犯了一個很小的錯誤被領導當眾批評。

他感到很生氣,覺得領導對待自己的方式太過分了,太讓自己沒面子了。

聽了他的抱怨后,朋友的回復有以下三種版本。

第一種,你工作上犯了錯,被領導批評幾句是很正常的。領導批評你也是為了你好,為了讓你把工作做得更好啊。

第二種,大家的職場都不容易,被領導批評說兩句,就覺得沒面子、生氣,你也太玻璃心,太不經說了!

第三種:其實我經常也挨駡,你們領導或許只是不太懂得說話的技巧,他不是故意針對你的,不要太往心裡去。

以上三種溝通中,你覺得哪一種回復才能讓這場對話繼續下去?

顯然是第三種。

因為前面兩個回應,要麼是在批判朋友,要麼否定了朋友的情緒,只有第三個人接住了朋友的情緒。

心理學上說:“與人溝通時,70%是情緒,30%是內容。”

人與人的相處,本質上是和對方的情緒相處。

好的溝通者,是能及時看到對方的情感需求,並給予理解和支援。

與人溝通時,當對方情緒激動,不評判、不指責、不規勸,先讓對方的情緒穩定下來。

當你接住了對方的情緒,溝通也就成功了一半。

04

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說:

“良好的溝通,都源於一份看見感。

當你只注意一個人的行為,你沒有看見他;當你關注一個人的行為背後的意圖,你開始看見他;當你關心一個人意圖後面的需要和感受,你看見他了。”

沒有看見,一切溝通都是無效溝通。

看見,才是溝通的開始。

很多人都知道,京劇源自230年前徽班進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但隨著流行文化的衝擊,年輕人注意力正被現代“新潮”文化所吸引,京劇正在慢慢被年輕人遺忘。

最近,由中國外文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CCTV-9、Discovery探索頻道等機構舉辦的第二屆“新時代·新影像”中外聯合創作計劃活動,發佈了一則短片,名字就叫《看見,就是溝通的開始》。

就是希望能將京劇融入到現代生活之中,只有當中外觀眾真正看見並感受到中華文化魅力,才會開始去瞭解、去交流、去傳承。

這部短片我看完以後,感覺非常震撼。

用上億顆水滴重新演繹國粹,你將會看到絢爛的“中國之美”。

當中國傳統文化京劇,遇到現代視效技術,碰撞出了非常耀眼的火花。

既讓國內觀眾為之一振,也讓海外觀眾為之吸引,這部短片做到了。

正是一次又一次傳統文化被中國人看見,也被外國人看見,才最終搭建起中外溝通橋樑的一磚一瓦、一木一石。

除此以外,第二屆創作計劃還推出了另外兩部短片。

一部叫《什麼是北京中軸線》,向全世界展現了那份屬於中國智慧、人類智慧的故事。

另一部叫《傳承》的短片,精選廣東多位致力創新傳承傳統文化的青年非遺傳承人,以真實的記錄、精美的影像,生動鮮活展現青年人對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瑰寶的保護、傳承與創新。

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看完這三部短片,都會被中國文化深深折服。

每一個外國人看完這三部短片,都會被中國多彩的文化深深吸引。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段話:

“真正的溝通,是有我也有你,跟自己想像中的人、事、物交流並不是溝通,只是自己的一場獨角戲。

真正的溝通,首先要互相看到,是必不可少的溝通基礎。”

無論在任何關係里,最珍貴的禮物就是“看見對方”。

當你真正能看到對方,你就會成為溝通高手。

家最好的狀態
家最好的狀態
2025-03-25 23:48:51
小朋友的愛好
小朋友的愛好
2025-03-26 0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