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谷”“曬谷”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商場開起了一家家“穀子”,客流爆滿;多隻“穀子經濟”概念股走強……
一些人還在迷惑“穀子”是什麼,“穀子經濟”已然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寵。
所謂“穀子”,源自英語單詞“Goods”,即“商品”的意思,主要指漫畫、動畫、遊戲、小說、偶像等版權作品衍生出的周邊產品,購買“穀子”也被稱為“吃谷”。
根據品類和材質,“穀子”主要分為“吧唧”(即徽章,來源於徽章的英語“badge”)、亞克力(亞克力即塑膠,包括立牌、掛件等)、紙質卡牌(通常以盲盒、盲袋形式售賣)、毛絨公仔等。
據相關報告數據,2024年中國“穀子經濟”市場規模達1689億元,較2023年增長超40%,預計2029年中國“穀子經濟”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是時候深入瞭解一下“穀子經濟”了。在消費端,為什麼年輕人紛紛開始“吃谷”?在供給端,“穀子經濟”熱潮背後,有怎樣一條日漸成熟的產業鏈?拒絕野蠻生長,如何推動“穀子經濟”良性發展?
01
年輕人為何愛上“吃谷”?
“穀子經濟”雖然名字很新,但買周邊的消費現象其實早已存在。此輪為何能夠破圈?
首先來自消費人群基數的擴大,國內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增長,使得曾經的小眾愛好逐漸成為大眾需求。
近年來,從《原神》《黑神話:悟空》等優秀國產遊戲,到《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鬧海》等優秀國產動畫,國內ACGN(動畫/卡通/遊戲/小說)產業持續發展,帶動內容出圈,也帶來了國內泛二次元用戶規模的擴大。
根據相關報告數據,國內泛二次元用戶規模由2017年的2.12億人增長至2024年的5.03億人。這個數位乍聽起來略顯誇張,但泛二次元文化涵蓋了漫畫、動畫、遊戲、輕小說等形式,如果將其使用者全部計算在內,5.03億並非虛高。
除了消費人群擴大,“穀子經濟”的破圈,還來自消費門檻的降低。
雖然不乏價格昂貴的限量“穀子”,但總體來看,普通“穀子”相較於傳統手辦類產品,體積小、重量輕、材質不算昂貴,單價相對較低,消費門檻也更低。
一枚15元的徽章、一塊幾十元的亞克力立牌,成為更多年輕消費者觸手可及的“小確幸”。
而“穀子經濟”爆發的深層邏輯,是年輕一代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
“買‘穀子’是為了自己開心,有的人喜歡買奢侈品,有的人喜歡打遊戲充錢,有的人喜歡各種探店拍拍美照,大家都有自己精神上的消費。”
“‘穀子’作為實體產品,讓喜歡的角色從螢幕上走到生活中,能夠提供‘在身邊的陪伴感’和‘擁有感’,這就是情緒價值。”
愛好者在討論為何要“吃谷”時,“陪伴”“精神消費”“情緒價值”是頻頻出現的關鍵詞。這些普通人眼中的“小紙片”“小鐵片”,實則是情感載體,承載著愛好者對作品和角色的熱愛,彰顯著自己獨特的個性。
相較於默默“吃谷”,愛好者還喜歡“曬谷”,“穀子”是連接同好、滿足社交需求的重要媒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痛文化”(“痛”是日語音譯,本義是指奇怪與誇張),用喜愛的動漫元素對物品進行裝飾,比如痛車、痛包、痛衣、痛鞋等。這些物品成為年輕人展現愛好的“行走櫥窗”,可以在人群中一秒鎖定同好,獲得共鳴與認同。
△背著“痛包”的年輕人
可以看到,從情感表達到社交需求,小小“穀子”蘊含著多重“情緒價值”。在更為豐沛的物質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不再僅僅滿足於基本物質需求,更願意也有能力為“情緒價值”買單。
麥肯錫發佈的《2024年中國消費趨勢調研》顯示,64%的消費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費,並且年輕消費者對精神消費的重視程度更高。
不只“穀子經濟”,注重情緒消費、精神消費的趨勢還體現在眾多消費熱潮中。比如,為一場演唱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搶購各大博物館的文創冰箱貼,或是“養”一隻治癒感拉滿的毛絨玩具……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求“悅己”。
02
“國谷”為何成新寵?
“穀子經濟”能夠大熱,單有消費端的需求爆發當然不夠,供給能力也要能跟上。
“穀子”IP按來源分,主要分為“日谷”和“國谷”,分別指日本、中國生產的二次元周邊產品。依託成熟的IP衍生產業,“日谷”長期佔據市場優勢,但近年來,隨著中國本土IP的崛起,“國谷”的人氣水漲船高。
“國谷”消費和供給兩旺,背後是我國“穀子經濟”全產業鏈的逐漸成熟。
“穀子”產業鏈的上游,是IP生產公司。“穀子經濟”的內核,其實就是IP授權與分銷,高度依賴具備一定熱度的IP。
雖然日本和美國的影視動漫IP更為成熟,但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國產IP有加速追趕的趨勢,誕生了一系列人氣IP。
國內某電商平臺此前曾發佈榜單,統計該平臺2023年IP商品成交中排行前50名的IP,其中國產IP共上榜17個。
榜單發佈后僅僅一年多時間,國產IP江湖又湧現出多個“頂流”。
去年,國產3A遊戲代表作《黑神話:悟空》火爆出圈。今年1月,《黑神話:悟空》在電商平台開設IP衍生品旗艦店,有媒體統計發現,上線僅三天,該店鋪內30餘款周邊產品的累計銷售額已近300萬元。
今年開年,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不斷打破天花板,成為現象級文化產品。《哪吒2》IP授權費升至900萬元,已與20餘個品牌進行跨界合作,覆蓋食品、美妝、汽車、潮玩、數碼、咖啡等多個品類。
在“穀子”方面,《哪吒2》表現尤其亮眼。早在2月底,電影上映不足1個月時,國內某電商平臺便公開數據,其周邊商品在平台銷售額已超3億元,超200萬人購買,其中盲盒、手辦、卡牌等潮玩類商品成交超過2億元,並由此湧現出了多家千萬元級的店鋪。
雖然最新周邊銷售數據尚未披露,但從“一吒難求”的盛況中可以想見《哪吒2》吸金能力之強悍:盲盒賣到斷貨,衍生品隱藏款二手平台溢價數倍,藝術設定集預售破億元,450萬包聯名卡牌短時間售罄,甚至湖南某玩具廠日產40萬件周邊產品仍供不應求……
國產優質IP不斷崛起,為國產“穀子”提供了成長的沃土。雖然國產IP在崛起之後,還有待進一步壯大,與國外頂級IP還有一定差距,但一系列像電影《哪吒2》、遊戲《黑神話:悟空》這樣,由中國資本立足中國主場、中國團隊創意製作、展現中國文化風格的文化作品,昂揚出海,在海內外掀起中國文化熱,正展現出中國文化保護傳承並創造性發展大有可為。
“大鵬一日同風起”,國產IP有望迎來自己的“黃金時代”。
03
絕美“穀子”是如何長成的?
“太美了!”“驚為天人!”在社交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愛好者分享自己心愛的“穀子”。設計是否驚豔、工藝是否精緻,是影響愛好者是否購入“穀子”的重要因素。
“穀子經濟”產業鏈的中游,正是圍繞IP來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設計及生產。
依託我國發達的輕工業,國產“穀子”在設計、品類、材質上不斷升級,湧現出更多元、優質的商品。
以《哪吒2》為例,“穀子”種類多達數十種,圍繞同一IP形象,不同衍生品開發企業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卡牌融入了國風元素與創新工藝,光柵卡以裸眼3D技術增加了可玩性;亞克力色紙在製作中採用特殊的細閃工藝,在閃光燈的照射下,會呈現閃閃發光的炫彩效果;盲盒不僅還原了電影中的經典名場面,還做了不少二創設計……
除了在設計和工藝上發力,中國企業還探索為“穀子”注入更多“科技感”。
傳統穀子,雖然被消費者賦予了情感價值,但終究是“不會說話的紙片人”,缺乏互動性,國內有科技公司將“穀子”和AI技術相結合,旨在推出可以和消費者進行雙向互動的“智慧穀子”。
比如,有企業正在研製裝有智慧裝置的“娃包”(用於攜帶和保護周邊娃娃的包),消費者背著這樣的智慧“娃包”出門,“娃包”如果識別出附近有用戶喜歡的火鍋店,就會問使用者要不要去吃,就像真實的朋友一樣,滿足使用者對深度情感陪伴的需求。
而在開發流程上,國內不少“穀子”也實現了“IP開發前置”,做到了“影品同步”。
國內某盲盒品牌介紹,其與《哪吒2》的聯名產品開發歷時1年半,這樣既保證了產品品質,又做到了和電影同步上市。版權方也表示,早在兩年多前,便開始規劃相關衍生品的授權工作。開發前置、影品同步,使得影視作品和衍生品相互助力、熱度翻倍。
雖然相較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我國IP衍生品產業還處於相對早期發展階段,存在同質化嚴重、版權保護不足等問題,但“穀子”不是一天長成的,產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堅持加強版權保護,完善商業化開發路徑,打通全產業鏈,定能進一步挖掘出國產IP深度開發的巨大潛力,開啟新的商業藍海。
04
“穀子”如何爆改商場?
在“穀子經濟”的產業鏈下游,各類穀子店,即售賣“穀子”的店鋪,在各大城市商圈迅速鋪開。
據相關報告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1月,全國共有52家二次元零售品牌、1300余家線下門店,而這一數據還不包括海量的個人穀子店。
“穀子”這一新事物為線下商圈帶來了新活力,不僅“穀子店爆改老商場”等話題登上熱搜,眾多熱門商圈也紛紛投身於“次元”潮流,積極引入二次元元素。
在北京,王府井喜悅購物中心的地下二層,穀子店一家挨著一家,成為北京“吃谷”的必打卡地。
時間回溯到2023年,王府井喜悅雖然地處王府井大街這一黃金地段,但傳統的商業業態已難以滿足年輕消費者日益多元的需求。工作人員在市場調研中察覺到二次元經濟的崛起,開始從一些小規模的二次元主題活動試水。他們驚喜地發現,這些活動所帶來的客流量遠超傳統業態。
之後,王府井喜悅加大投入,將地下二層“爆改”為二次元主題空間,不僅吸引了本地年輕客流,也成為外地年輕遊客的打卡地。王府井喜悅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后,2024年營業額遠超預期,是改造前同期的兩倍,其中,二次元部分營業額近1億元。
△王府井喜悅商場的《哈利·波特》周邊商品限時店
據相關報告數據,截至2024年底,國內一、二線城市的超過60個核心商圈都在積極打造二次元消費地標,包括上海的百聯ZX創趣場、武漢江漢路的X118、成都的天府紅、西安的小寨銀泰城、廣州的動漫星城等。
△上海的百聯ZX創趣場
△武漢江漢路的X118
這些商圈通過引入IP授權門店、地區首店、IP快閃活動,迅速聚集人氣,吸引大量打卡、休閒的年輕人,為實體商業與二次元文化的深度融合開闢了更多可能,有效打造了新的文化和旅遊消費熱點,成為零售行業的重要新風口。
05
“穀子”怎能野蠻生長?
“穀子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關於“穀子”價格和“谷圈”紛爭的討論也越來越多,熱潮背後也需冷思考。
今年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年度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其中,“‘吃谷人’消費陷阱難維權”問題位列榜單第八名。
一方面,由於部分限量版或海外發行的“穀子”不容易買到,消費者會選擇代購、拼團,或在二手平台購買。大量交易在私域進行,沒有平臺的保障和監管,由此產生的拼團團長跑路、消費者被騙等事件時有發生,甚至還有一些不法分子藉機進行詐騙。
另一方面,穀子消費群體中有大量未成年人,一些未成年人癡迷“買谷”,為集齊周邊盲目消費、過度消費。一些“穀子”商家採用“盲盒式行銷+概率性銷售”模式,可能會引發不健康的消費觀念,並帶來資源浪費。
同時,還存在惡意“炒谷”現象,有的爆款產品被炒成天價,出現價格虛高,誘導部分消費者單純為高價轉手而“買谷”。
“穀子經濟”的未來,應該是良性發展的文化產業,而非一時的行銷狂歡,絕不能任其野蠻生長。給予科學引導,營造清朗的行業發展環境,迫在眉睫。
在供給方,已經有更多正規公司入場,要堅持正確導向,拒絕低俗內容和誘導式銷售;在消費方,要宣導理性消費;在監管方,要完善監管、維權、反詐、防盜版等機制,嚴厲打擊欺詐等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日,上海黃浦區市場監管局正式發佈《黃浦區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務經營合規指引》,支援和規範二次元衍生商品和服務的經營行為,推動企業誠信經營,築牢消費者權益保護防線。
此前,盲盒作為新事物蓬勃發展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印發了《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為盲盒經營劃出紅線,推動盲盒經營者加強合規治理。如今,“穀子經濟”突飛猛進,相關部門也應及時出台相關規範,引導其良性發展。
“穀子”雖小,影響卻大,它一端著連著IP衍生這一新興文化產業,一端連著實體零售的新業態,同時與年輕一代的文化消費、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多方協同,完善全產業鏈,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出更多優質“穀子”,既能讓產業發展和消費市場結出碩果,又能豐富年輕消費者的精神食糧。
總監製/閆帥南
監製/李浙 主編/王興棟
撰稿/謝玉潔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