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館的中國國家版本館,被譽為是中國的“國家書房”和中華文化的“種子基因庫”。2日上午,近百位駐華外交官參觀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在此體驗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和中外文明互鑒成果。
距離北京中心城區約40公里的中國國家版本館總館位於燕山腳下,整體建築群採用中國傳統的院落式佈局,典藏的資料包括中華古籍、甲骨簡牘、革命文獻、檔案文書、影音影像、現代出版物等,收藏總計2500余萬冊(件)。近百位駐華外交官徜徉在中國“國家書房”的文山書海當中,實實在在感受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厚重和傳承。
展廳里許多珍貴館藏吸引著外交官的目光,一幅明朝時期的世界地圖首次將亞洲東部居於地圖的中央,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先例;同樣是明代的藍格抄本《使琉球錄》則是記錄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屬於中國版圖的早期版本著述。
文翰廳里的永樂大典是由海外華人花費數千萬鉅資從歐洲購回並捐贈給國家,這部曾經超過兩萬卷的國家級百科全書在19世紀遭遇了西方列強的數度劫掠。而今,部分倖存版本終於在國家版本館里得以永久保存。
盛世修文,據國家版本館負責人介紹,中央總館目前正努力實現中華文明種子基因的數位化寶藏和傳承,館藏文獻資源達36億頁。版本館自2022年7月底開館以來,累計接待的團體參觀者超過160萬人次。
(總台央視記者 孔琳琳 劉蘇 申楊)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