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雄安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的階段。8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懷揣夢想,與城市一起成長,這裡面,也包括已成為新雄安人的杜海軍。
“新雄安人”杜海軍:與城一起長
每天上午,雄安宣武醫院代謝外科的門診都異常繁忙,醫生杜海軍的專家門診更是不斷有病人加號。這個院區正式運營一年來,到這兒看病的患者越來越多。
2010年,杜海軍和愛人來到北京大興一家醫院工作。2022年,因為要解決女兒上中學的問題,他還一度回到老家山西工作了半年。2023年得知雄安宣武醫院招聘的消息后,他第一時間投遞了簡歷,並順利成為了雄安宣武醫院的首批醫生。
在到雄安宣武醫院坐診前,杜海軍還在北京宣武醫院進行了為期半年的崗前培訓,由北京的專家一對一帶領著進行診治和手術的實踐。杜海軍說這段培訓對自己有很大的提升。
選擇雄安,對杜海軍來說,不僅是事業的轉型,更是家庭生活的變化。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他也將女兒帶到了雄安新區,在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就讀了一學期后,孩子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還喜歡上了這裡。
張澤群:在0到1的地方做0到1的事
在雄安,一批批創新團隊也不斷落地研發,張澤群是在雄安做人工智慧行業。他說,他選雄安,正是在從0到1的地方,做從0到1的事。
雄安新區安影科技聯合創始人 張澤群:這是我們的微波成像單元,它通過發射電磁信號,對我們顱腦的組織進行一個穿透和檢測。這位正在介紹產品的年輕人叫張澤群,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讀人工智慧學科博士。一年前,他和幾名來自清華大學的小夥伴組成團隊,參加了2024年“雄才杯”的創業大賽。他們通過微波成像技術與人工智慧技術的交叉融合創新,實現快速掃描腦部成像,拿到了比賽的一等獎。於是一幫天南海北的同學彙聚雄安,開始了創業之路。
張澤群說,他們落地到雄安新區,獲得了場地租金減免、人才公寓租金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支援。團隊的創業和生活成本降到了最低,大家心無旁騖地一起探索人工智慧的新應用。
這個比籃球稍大的便攜式檢測儀器,是微波電磁學、醫學和人工智慧等多個交叉學科的集合。研發團隊每一個人都要分擔一個領域,獨當一面又相互協同。雖然日常工作中難免討論激烈甚至有摩擦,但他們似乎並沒有被創新過程中的枯燥和困難所困擾,每個人都充滿了活力。
落地雄安后,經過努力研發,這個團隊獲得了三項發明專利和數十篇軟體著作登記,並且在“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生物醫學與健康資訊學期刊”上發表了題為《探索擴散模型在皮膚鏡圖像中的自條件共樣本策略》的文章。研發的產品樣機初步在國內一流的三甲醫院進行了科研性對比測試,經過安全檢測及技術完善後,他們的產品就可以進行臨床試驗了,這將是我國首個微波和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交叉創新應用。接下來,他們會繼續將這項技術升級反覆運算。
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