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放春假,也要讓家長休“陪伴假”
更新于:2025-04-03 22:19:00

汪昌蓮

連續三天的清明節假期即將開啟,多地發文放春假,一些大中小學學生在清明假期或稍晚的“五一”假期,可以享受到時間更長的春假。新出臺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中要求“保障休息休假權益”,其中特別提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隨之而來,春假該如何利用、雙職工家庭的孩子春假期間如何安排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時間彷彿被無情地拉長,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節奏中奔波,而家長們也在工作的重壓下忙碌。近年來,給中小學生放春假的呼聲日益高漲,多地也發文給中小學生放春假,這無疑是對孩子們身心健康的一種關愛。然而,若想讓春假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還需讓家長有足夠的時間陪伴,讓親子時光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最美的風景。

春假,能讓孩子們從繁忙的學業課業中暫時抽離出來,以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生活的多彩。春天,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正是孩子們走出教室、擁抱自然的好時機。他們可以在郊外踏青,感受春風的輕拂,欣賞花朵的綻放;可以參觀博物館,拓寬視野,增長見識;還可以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然而,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這些美好的春假活動,或許只能停留在想法階段,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春假也就成為奢望。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因為工作繁忙,難以騰出時間陪伴孩子。即使學校放了春假,孩子們也只能獨自在家,或者參加各種培訓班,無法真正享受到假期的樂趣。這不僅讓孩子感到孤獨和失落,也影響了親子關係的和諧發展。因此,能夠讓家長在孩子放春假的同時也可以休“陪伴假”,不僅是對孩子成長的一份關愛,也是對家庭教育的一種支援。

家長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他們的陪伴,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還能在親子互動中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家長休“陪伴假”,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奧秘,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和特長,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和支援;也可以更好地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的困惑和問題。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當然,要讓家長休“陪伴假”並非易事,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為家長提供更多的休假機會,保障家長的合法權益。學校可以加強對家長的宣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陪伴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社會也可以營造一種重視家庭、關愛孩子的良好氛圍,讓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感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

春假與“陪伴假”,如同兩把金鑰匙,為孩子們的成長,打開了一扇通往幸福與夢想的大門,讓他們的童年充滿陽光和歡笑。在這個美好的春天裡,讓家長與孩子攜手,共同書寫屬於他們的精彩篇章。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