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構建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體系 AI來了,書本活了,學生愛了
更新于:2025-04-03 20:42:19

深圳新聞網2025年4月3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 陳儀衡 劉夏藍)從福田學子用AI繪製科幻環保繪本,到龍崗教師藉助AI將100份作文批改耗時由6小時壓縮至20分鐘……當傳統課堂遇上AI黑科技,深圳教育正掀起一場顛覆想像的教學革命。

作為國家級資訊化教學實驗區和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區域,深圳近年來率先探索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新路徑,加快構建獨具特色的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體系。

深圳,正讓每個孩子擁有24小時在線的“超級教師”。

打破傳統課堂邊界

有了AI技術的加持,深圳學校的課堂正打破傳統課堂的邊界,為學子打造沉浸式的學習場景。

踏入鹽田區雲海學校的九年級英語早讀課堂,一幕生動的學習場景映入眼簾:學生手握著白色語音終端,一邊低聲誦讀英語課文,一邊利用手中的設備仔細校準自己的發音。在聽力測試、口語複述和朗讀環節,學生對著遙控器上的麥克風口述答案,倒計時結束後,每位學生的答題詳情及班級整體表現迅速生成,從朗讀得分到發音問題,甚至詳細的班級排名,一切盡收眼底。

在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香蜜校區小學部教室裡,學生圍坐在一起,人手一台平板。平板顯示的PPT里,蕭紅筆下的《火燒雲》與AI生成的動態畫面交替出現,學生沉浸式感受到文中描繪的絢爛雲彩。

這是明德實驗學校(集團)香蜜校區小學部主任陳工民和資訊技術教師張興跨學科融合的一節課堂。兩位老師藉助AI工具,將作家蕭紅筆下的火燒雲轉化為動態視覺畫面,實現了“文字→圖像→二次文字描述”的雙向轉化。

借助AI技術,語文課堂既解決了傳統教學中抽象語言具象化的難題,又培養了學生的跨學科素養與創新實踐能力,AI讓課程知識“活”起來了。

AI讓教與學模式革新

AI技術打破了以往教與學的模式,讓“學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地。

“實際上,AI智能設備的使用並不難,上手非常容易。”對於雲海學校九年級的王老師而言,他們更像是一位“AI指揮官”。“在教學中,通過分析系統提供的數據,快速評估學生的掌握情況,使我的教學更加有的放矢。”她稱。

深圳中學龍崗學校數學教師汪耀明近日通過三次模擬考試試卷的AI分析,構建了學生知識漏洞圖譜,系統還針對性生成模擬訓練卷。汪耀明說:“我利用AI提供動態演示視頻,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式。這樣一來,學生同類題型正確率得到了顯著提升。”

深圳中學龍崗學校英語教師蔣億加向記者分享了AI給她帶來的改變:她應用智慧批改系統,將100份作文批改耗時由6小時壓縮至20分鐘;她藉助智慧紙筆即時捕獲學生課堂答題軌跡,發現65%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推斷題區域停留時間不足8秒。她根據此調整策略,增加文本邏輯分析環節。在課後練習上,她還通過Deepseek生成新的完形填空題,替換陳舊題源,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學生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不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成為了主動探索、積極構建知識的主體。AI技術不僅為教師提供了強大的教學輔助,更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無限知識世界的大門。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集團)的學生王嘉人從小熱愛自然、喜歡鳥類,她運用不同的AI工具創作了一本科幻環保繪本《超能小藝》,講述的是師生在學校實驗室孵化鳥蛋、撫養小鳥長大的故事。

“我自己出創意和初步文稿,讓人工智慧幫我修改,然後,我用豆包來幫助畫圖,可靈(AI工具)又可以幫助我們把這些圖片變活。AI技術肯定會一直飛速發展,不妨儘早跟AI成為朋友。”王嘉人分享道。同樣來自這所學校的學生張心兒也有體會:“AI能有效説明整理和疏導學習思路、拓寬視野。我現在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都先問AI。要是AI沒辦法解決了,我再去問老師。”

國產大郵輪青島啟航
國產大郵輪青島啟航
2025-04-08 0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