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日)下午,“花開北京”賞春系列活動在北京朝陽區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拉開帷幕。活動現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佈了“花開北京”賞花地圖,推出214處特色賞花片區和163項特色生態文化活動,邀市民遊客共賞春日美景。
隨著花園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北京的春天愈發繁花似錦。從早春的梅花、桃花,到牡丹、芍藥,再到春末夏初的丁香、月季,滿城春花次第開放,景不斷線,助力形成春新彩、夏濃綠、秋斑斕、冬銀墨的城市風貌。今年全市推出的214處賞花片區遍佈全市,為市民就近、分散、隨時賞花提供便利。
4月的北京海棠盛放,市民遊客可以到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的千米海棠花溪感受繁花落岸的魅力,也可以到平谷濕地公園欣賞滿園海棠的落英繽紛。延慶世園公園的環路錦棠大道栽種了北美海棠、西府海棠和八棱海棠等52個品種的海棠6400多庫存,遊客可在這裡暢遊花海。
為了方便市民出行賞花,市園林綠化局製作了“花開北京”賞花地圖。市民遊客可以根據時節選擇最適宜的賞花地點,或根據喜愛的春花品種尋找心儀的賞花公園。地圖還融入了“AI”技術,提供豐富的互動體驗,市民遊客不但可以瞭解各個公園、各種花卉的最佳遊賞期,還可以查詢交通路線和服務資訊,充分滿足遊客的出行需求。
包括北京朝陽海棠花溪節在內,全市共推出163項春季特色文化活動。其中,北京世園國際旅遊度假區將帶來由國際花園節、鬱金香文化節、海棠文化節和2025北京超級草莓音樂節等多項活動組成的文化“全家桶”。
隨著清明小長假臨近,全市公園也準備了92項傳統文化活動。作為明清兩朝皇家祭壇,天壇公園將邀請非遺傳承人與遊客共同體驗非遺文化。景山公園將帶遊客製作清明節盆景,用綠色寄託對親人的哀思。全市公園將通過服務升級,為遊客打造“沉浸式體驗”。賞花熱點公園將新增餐飲點位和文化市集,讓遊客有的品,有的逛,順便把春天“帶回家”。人流密集區域將通過增設臨時廁所、臨時移動垃圾桶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遊園體驗。全市近千名文明引導員、志願者還將引導遊客“文明遊園”。
現場
海棠花溪盛放搖櫓船上賞春
昨天,元大都遺址公園海棠花溪節開幕。位於朝陽區元大都城垣遺址的“海棠花溪”迎來盛花期,5000余株海棠綻放兩岸,形成了夢幻的粉色花海。首次亮相的“海棠花溪”搖櫓船也於昨日同步開啟,市民可泛舟逐花,暢享春日美景。
昨天下午,朝陽區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裡花團錦簇,遊人如織。5000余株海棠花在東土城溝兩岸綻放,粉色的花瓣隨風飄落水面,伴隨清澈的河水一起流淌,形成“花溪入畫”的獨特景觀,“海棠花溪”的名字由此而來,這也成為京城重要的花事之一。“海棠花溪”內,搖櫓船首次亮相。幾艘粉色花朵裝飾的搖櫓船在河道內緩緩前行,船在河中走,人在畫中游。沿河兩岸時不時傳來音樂和歌聲,“海棠花語”沉浸式舞臺、河畔路演空間等特色環節的加入,讓遊客在欣賞粉色花海的同時,還能近距離感受城牆磚瓦承載的歲月痕跡。
據瞭解,“海棠花溪”搖櫓船運營時間約14天左右,線路往返約2公里,乘船碼頭位於東土城溝小關閘附近,遊客可在現場排隊買票乘船。
河兩岸的創意市集上,多輛膠囊車化身為“移動春天”,售賣鮮花咖啡、文創手工藝品等特色商品,粉色系攤位與爛漫花海相得益彰。沿河漫步,遊客在“海棠詩廊”“生態盲盒”等趣味打卡點位,可掃碼獲取元大都的歷史知識。“希望通過這些創新設計,能讓年長的遊客在這裡找到往昔的鄉愁,讓追求時尚的年輕人樂意拍照分享到朋友圈,實現全民參與。”朝陽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李大鵬介紹,“海棠花溪”將通過“展、游、食、購、娛、體”等多元體驗,為市民遊客“花”式解鎖京城春天的浪漫。
元大都城垣“海棠花溪”東西全長1.1公里,共栽植28個品種、5000余株海棠,是北京海棠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海棠園。經過二十餘年的精心雕琢,元大都“海棠花溪”已從昔日的一條普通河道變身為“一園一花一品”的生態地標。4月初,各類海棠競相開放,匯成一道花的溪流,與有著700年歷史的古城牆相互映襯,構建出“人在花中走,城在水中映”的絕美立體景觀。
活動現場,隨著海棠花啟動裝置的開啟,海棠花溪正式升級成為區域生態文化品牌。與此同時,望京海棠花溪花園生活節也於昨日在望京小街啟幕。下一步,朝陽區將以海棠花溪節為核心,構建春季文旅矩陣,串聯周邊商圈,形成“賞花+購物+美食”的多元經濟鏈。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