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車輛的剎車系統,老司機們往往特別重視。因為,剎車距離對行駛安全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甚至一米的差異就可能意味著事故的發生與否,乃至生與死的邊緣。因此,許多車迷會進行一些剎車系統的改裝。最常見的做法是更換大型剎車卡鉗和配備多活塞的分泵,比如四活塞或更誇張的六活塞版本。此外,為了更好的散熱和耐用性,通常還會更換剎車盤。加上其他小配件,一整套改裝費用可能高達幾千甚至上萬元。那麼,這樣的改裝真的能縮短剎車距離嗎?
實際上,要真正縮短剎車距離,需要系統性地改裝多個部件,僅靠更換卡鉗的效果並不大。許多人選擇更高級的剎車卡鉗更多是出於外觀考慮,讓車輛看起來更具性能感,彷彿擁有賽車般的檔次。為何更大型的卡鉗並不能顯著改善剎車距離呢?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在城市道路條件下,車速通常在60km/h左右,即使上高速公路,也很少超過120km/h。在這樣的速度範圍內,原廠的剎車系統已經足夠應對,制動力並不是制約因素。汽車製造商同樣十分關注剎車性能,如果簡單的更換卡鉗就能明顯縮短剎車距離,他們早已這樣做了。實際上,刹車的本質是通過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實現的,這個力決定了車輛的停止。
在120km/h以下,原廠的剎車系統足以產生足夠的力使輪胎抓地力達到極限,並觸發ABS系統介入。這意味著當緊急制動時,剎車分泵並不會完全鎖死剎車盤,而是會有ABS介入自動調節,防止輪胎抱死。這顯示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原廠的剎車系統已經足夠強大,超出輪胎的抓地極限。
2.後市場改裝的剎車卡鉗可能與車輛原有系統不完全匹配,未經專業調校可能導致ABS系統回應不準確,不論是過早還是過晚介入都可能影響剎車效率。
當然,改裝的剎車卡鉗並非完全無用。例如,在超高速行駛時(如160km/h以上),剎車距離的確可以有明顯縮短,因為車速越快,所需的制動力越大。此外,高性能的剎車系統還具有優異的耐熱衰退性能,在長時間高負荷制動下仍能保持穩定的制動力。
在日常駕駛中,即使是高速行駛也不超過120km/h,而汽車製造商在設計剎車系統時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因此,對於大多數駕駛情況而言,原廠的剎車系統已足夠使用,無需額外升級卡鉗、分泵等部件。
如果確實追求更優的剎車性能,除了改裝剎車系統外,更換更高抓地力的輪胎也是必要的。同時,增強車輛的懸掛系統特別是前輪部分,避免因重心前移導致的懸掛壓縮和尾部抬起現象,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