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社區里的“共用自習室” 點亮孩子的成長“微光”
更新于:2025-04-11 06:05:06

本文轉自:溫州日報

共用自習室裡,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學習。 青園社區 供圖

本報記者 莊越 通訊員 蒲宣

4月7日下午4點,天色微暗。鹿城區蒲鞋市街道天盛西子社區,一盞盞燈光準時亮起,“共用自習室”迎來了放學歸來的孩子們。

米色桌椅整齊乾淨,幾排書架靠牆而立,書香在空氣中輕輕瀰漫。4名來自廣場路小學上陡門校區的學生圍坐一桌,埋頭寫作業,不時輕聲討論。

“這裏環境好,朋友多,就像在學校一樣。”楊同學笑著說。“比家裡安靜。”林同學接話。“我最喜歡《三國演義》,已經看了好幾遍。”周同學眼裡閃著光。

這個自習室,是青園社區“共用空間”的一角。2023年,蒲鞋市街道以“共用社·幸福裡”建設為契機,結合兒童友好城市創建,對老舊社區的閑置空間進行改造升級,打造出一塊1500平方米的共用服務區域。

除自習室外,空間內還設有童樂薈、共用母嬰室、紅色唱吧、共用苗圃、共用會客廳等多個功能區,既能滿足兒童學習娛樂,也服務全齡居民的日常交流和文化生活。

“孩子放學早,我們下班晚,以前總擔心他一個人在家。”自習室外,家長梁先生望著屋內認真寫作業的兒子,語氣輕鬆,“現在放學就來這裡,有志願者照看,我們也能安心工作。”

自習室全天候開放,白天有志願者輪值,夜間安排巡查人員,保障使用安全。公休日期間,書法培訓、親子閱讀等特色活動也常態化開展,吸引越來越多居民參與。

“共用的不只是空間,更是鄰里情感與成長陪伴。”青園社區黨委書記王君介紹,自2023年改造以來,社區持續拓展“共用”內涵。2024年,已舉辦13場城市文化記憶研學活動,同時引入兒童興趣課程、科普體驗等內容,讓共享空間不斷延伸至更廣闊的城市生活場景。

夜色漸濃,自習室仍燈光明亮。翻書聲沙沙,指點聲輕輕,孩子們的笑聲偶爾跳躍其間,匯成一幅溫柔畫面。

當城市不斷追求“高大上”,這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老舊社區正用行動證明:幸福,也許就藏在15分鐘生活圈的“微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