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萬粉絲搶不到20萬張門票。3月中旬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網路上打響,Lady Gaga正式宣佈,將於2025年5月重返新加坡,在新加坡國立體育場連開四場演唱會,聞詢而來的粉絲們立刻投入“搶票大戰”。
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有粉絲在排隊付款選座位時發現,有355萬人領取號碼,而他只能耐心排隊完畢後才能繼續選座購票。此外,二手票務平臺上VIP套票一度在網上炒至3萬新元(約合人民幣16.3萬元),原價368新元的第一排門票則被炒到了1.3萬余新元,溢價高達35倍。
繼去年的Taylor Swift效應後,演唱會經濟這碗飯算是讓新加坡吃明白了。馬來亞銀行巨集觀研究主管Erica Tay估算,斯威夫特的演唱會預計將為新加坡帶來約3.5億至5億新元(約合18.9億元至27億元人民幣)的旅遊收入,也難怪這一次新加坡政府要請來Lady Gaga繼續書寫演唱會經濟神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內演唱會經濟發展勢頭亦猛,但與成熟的海外市場相比,似乎缺了幾分協同作戰的思路。不妨從他國的優秀案例,以及海內外的先行者作為觀察切口,看看未來這份潑天的富貴,更有可能花落誰家。
被演唱會重塑的它們
新加坡為何對演唱會愛得如此深沉?與急需重塑國家對外形象有關。
提到新加坡,你腦海會浮現出什麼字眼?亞洲四小龍之一?花園城市?商業中心?小而整齊?總之是一些足夠現代化卻缺乏吸引力的字眼。
事實也確實如此,早年間新加坡往往作為“新馬泰”線路中的一站出現,大多數遊客往往只會把這裡當做旅途的中轉站,而不會專程來此遊玩。而這,卻是新加坡政府不想看到的。而從客觀條件上來看,新加坡建國時間僅60年,且佔地面積不大,自然景觀與人文古跡都有所欠缺。演唱會,則是新的抓手。
據新加坡媒體報導,這屆政府大力引入各類國際巨星演唱會,就是為了形成“新加坡=fun city”的等式,吸引更多遊客來這裡看演唱會的同時拉動消費。
進一步觀察會發現,新加坡在玩轉演唱會經濟時,多採取機酒+門票的協同作戰模式,本土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旗下的KrisFlyer因此狠狠拉了一波關注。
KrisFlyer是Lady Gaga演唱會的官方生活方式獎勵合作夥伴,會員將享有優先特權,可購買1至9類門票,而且這九類門票都可以通過里程積分進行兌換。去年黃老闆的新加坡演唱會,KrisFlyer也是這麼操作的,作為樂迷以後想到新加坡看演唱會,為了積分換票也勢必會首選新航。
旅行平臺KLOOK則依託自身優勢,卖起了套票——雙人演唱會門票與住宿(一晚或兩晚連住),四星住宿套票589新幣起(約合人民幣3212元起)、五星住宿套票728新幣起(約合人民幣3970元起)。
這也不是KLOOK第一次打包賣套票,2023年2月香港林俊傑演唱會、2024年9月Coldplay: Music Of The Spheres World Tour香港站演唱會套票等都是該平臺操作過的成功案例。平心而論,與其他票務網站相比,KLOOK拿到的票數量相對較少,但一站式解決住宿問題,確實打到了樂迷的心趴上。
在國內亦有準備依靠演唱會重塑自身的城市,最典型的,是港澳。
香港如今的情況,與新加坡類似,大眾對其印象仍舊停留在亞洲金融中心,加之內地發展速度迅猛,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專程去香港旅遊了。但因為政策的原因,部分無法在內地開演唱會的韓團,卻可以在香港大唱特唱,於是這裡成為了一塊“追星飛地”。
作者攝
坦白來說,與韓國相比,香港演唱會的票價並不低,但對於內地粉絲來說,去香港的便捷程度遠遠高於出國,又沒有語言不通的問題。所以即使票價更貴,也吸引了不少粉絲。
澳門因博彩業聞名於世,但同樣這幾年他們也試圖為城市增加更多新的標籤。銀河、永利等澳門娛樂場財大氣粗,經常請來明星開唱,而這些娛樂場亦有豪華酒店業務,因此他們也會以“一站式”的方式提供門票+住宿服務。
作者攝
比如今年三月份,韓國女團dreamcatcher在銀河娛樂場旗下的澳門百老匯開唱,這場演唱會的門票在銀河自家網站、KLOOK及國內平台攜程開售。演唱會舉辦的地點,不止有舞臺、还有酒店及美食街,粉絲可以足不出酒店享受吃住玩等多重需求。而且澳門各個娛樂場有穿梭巴士服務,粉絲從下飛機開始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旅行。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有大量年輕的、沒有博彩需求的遊客湧入澳門的原因,這裏確實是看韓團演唱會的一處福地。
誰到接到演唱會經濟的富貴
無論是海外還是港澳,不難發現演唱會門票+住宿已經發展為很成熟的模式,但在國內市場教育尚未完全完成,樂迷們仍舊採取:先去票務平臺搶票,再去訂機酒的方式,而實際上當平臺推出更便捷的套餐時,樂迷的接受度很高。
就像2023年在天津舉辦的周杰倫演唱會,携程推出了酒店+門票的套票,天津的搜索熱度增速達到全國第一,異地旅客消費上升超30%。對於人生地不熟的歌迷來說,套票的存在能夠有效解決大家出行的後顧之憂。
目前國內基於演唱會經濟,主要有以下幾種聯動方式。
最常見的,是購買演唱會門票可以享受指定酒店入住優惠。這類酒店一般來說,是演唱會的合作方,所以檔次相對較高,單晚價格往往在500元以上。對於部分年輕粉絲而言,比較雞肋,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其次,則是前文提到的門票+酒店套餐。比起酒店打折來說,這種套餐的方式更受歡迎,此外一些當地熱門景點的門票有時候也會被囊括其中。主打一個“來都來了,一次體驗全”。
還有一類是酒店根據演出內容,自發做主題活動或主題套房。這類聯動因為時效快,大部分來不及上架平臺,樂迷只能通過酒店的小程式或官方渠道獲悉。
從各平台的動作來看,攜程早就在利用自身優勢來推動門票+酒店的套票服務,且已經在樂迷中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力與認知度。更關鍵的是,根據樂迷透露,套票中的酒店價格較平,比自己單獨訂高溢價酒店要合適不少。
另外我們發現除了門票+酒店套餐外,攜程還推出了門票+參觀票,比如澳門的蕭敬騰演唱會+澳門teamLab超自然空間門票。teamLab超自然空間與蕭敬騰演唱會的舉辦地點都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晚上看con白天看展,給了樂迷多一重的遊樂選擇。與國內相比,海外市場這類門票+酒店的玩法已經很成熟,所以攜程這裡套餐票在海外市場的表現相對不錯。
除了攜程以外,飛豬在這方面也很有競爭力。
作為阿裡旗下的出行平臺,飛豬在酒店方面有天然優勢,同時阿裡大文娛體系下還有票務平臺大麥,兩者完全可以協同作戰。目前更新了會員體系后的飛豬,在每季度會有演唱會門票回饋給F6(最高等級)會員,由此可見飛豬+大麥在這方面也頗有想像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大麥在票務方面相對強勢,能夠拿到的位置與門票數量相較於其他平臺更有優勢,所以一旦飛豬與大麥協同起來,也是演唱會衍生經濟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一部分酒店集團,也會引起延展出更多新玩法。
像凱悅集團與騰訊TME就聯手做過更小型、更私密的音樂私享會,對外售票數很少,更多是針對高階會員的福利回饋。但因為人少,反而互動和福利都更好,這種做法有利於提高會員的忠誠度。
對本地生活服務向來很有企圖心的抖音,也會是演唱會經濟的有力入局者。
抖音的體量龐大、覆蓋範圍廣、且日活穩定,從使用者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在其他平臺很難拿到低價的商品或服務,在抖音上總能有讓人驚喜的價格。對於演出方來說,抖音能做的行銷動作更多,更能觸達泛人群提升影響力。
落回到文旅結合上來,抖音的演唱會業務同樣可以和本地生活做結合,而且可以聯動平臺上的頭部主播,通過探店、親身體驗等方式為使用者提供更真實、更有沉浸感的視角,以此來撬動購買。
如果更進一步,平臺與地方政府也可以聯手推出更多定製玩法。比如購買演唱會門票+住宿,可以額外獲得專屬接送機服務,又或者可以打折購買當地特色景區門票等等。一方面用戶的體驗感提升了,復購率自然也會跟上來。另一方面,向這些為了演唱會而言的使用者展示當地城市特色,讓其愛上這座城。
其實從某種程度來看,當下地方文旅與其說是拼旅遊資源,倒不如說是在拼服務。演唱會聯動地方文旅,提供了把人引進來的抓手,有強影響力的出行平臺,則作為聲量放大器,去輻射更多人群,如果地方政府能夠與平臺互相取長補短,相信新加坡的演唱會經濟神話,同樣會在國內多個城市復現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