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時報
每個人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呼吸,但很多人呼吸容易變得淺快,這可能導致體內缺氧、呼吸肌疲勞。 如果能經常做幾個深呼吸,就可以讓更多氣體進入胸腔肺泡,更好地給機體組織供氧,改善血氧飽和度、心肺功能,從而有助防病。深呼吸,一項極簡養壽法
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胡軼表示,經常做深呼吸運動有助於改善身體條件,有助健康長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助防治呼吸系統疾病
長期堅持深呼吸鍛煉能夠有效提高呼吸肌的收縮能力並使其恢復彈性,同時,胸部的擴張力及肺活量也會大大增加,有助預防、緩解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系統慢性疾病。有助降血壓
在人平靜地呼吸時,只有一部分肺泡充分工作,其他肺泡則處於靜息狀態。在深呼吸時,絕大部分肺泡可充分參與運動,肺泡在工作時會產生前列腺素,深呼吸時前列腺素可明顯增加,進入血管之中,會使血管擴張,血壓自然降低。改善睡眠
經常深呼吸能夠放鬆大腦,調節神經系統,放鬆身心,睡眠品質得到改善。緩解疲勞
日本《經濟新聞》刊文稱,深呼吸是緩解疲勞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改用腹式深呼吸,活動到橫膈膜和腹肌,可改善腹部的血流狀況,同時調整自律神經功能,能使疲勞感漸漸消失。舒緩心情
美國《細胞報告醫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深呼吸可減輕焦慮抑鬱,改善呼吸頻率、心率和心率變異性等生理反應。連續一個月每天深呼吸5分鐘,就可以顯著減輕焦慮,提升情緒。一套正確深呼吸姿勢
據我國呼吸科專家統計,城市中一半以上人的呼吸方式不正確。英國一項研究顯示,90%以上的成年人不會有意識地調節呼吸。對身體較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來說,掌握正確的呼吸方式更為重要。 深呼吸時要鼻吸口吐,吸氣時有意識凸腹,動作要緩,吐氣時收縮腹部,盡量吐淨。吸氣
將一隻手放在胸部,另一隻手放在腹部(肋骨下方)。
閉上嘴,用鼻吸氣使腹部隆起擴張,感受橫膈膜下壓,即放在胸部的手不該有感覺,而放在腹部的手應隨著空氣的進入而膨脹。
呼氣
通過嘴巴呼氣,收緊肌肉(感受腹壁下陷)迫使空氣排出。
迴圈往復,盡量使呼吸均勻,細心體會腹部的一起一落。熟悉之後,可以解放雙手,隨時隨地都能練起來。
如果配合一些動作,將有效刺激相關肌群,提高相關肌肉彈性,增強呼吸能力,通過運動與呼吸的配合,刺激腺體、按摩內臟,來鬆弛神經、伸展肌肉、強化體質。 呼吸時用到的肌肉分成吸氣肌群(如鎖骨周邊的僧帽肌和肋骨下部的橫膈肌)和呼氣肌群(如腹部的腹直肌和肋骨內的內肋間肌)。 現代人普遍呼吸淺,用到肌肉的次數少,相關肌肉退化。以下鍛煉三步連續做完為一遍,反覆做數遍至十幾遍不等,可量力而行,不便站立太久的老年人也可坐著做。有幾類人不適合做深呼吸
深呼吸鍛煉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吸氣時盡量深吸入肺,讓氣體充滿肺泡,然後緩慢有力地吐氣,將廢氣全部排出胸腔; 2.多用鼻部、少用嘴部吸氣,因為用鼻部吸氣時,鼻毛和鼻腔黏膜能過濾空氣中的塵埃,調節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使其以適宜的狀態進入肺部,而長期用嘴部呼吸,會加重肺部負擔; 3.大口呼吸、使勁憋氣、猛喘粗氣等都不利於健康,進行深呼吸練習時,動作要盡量緩慢均勻。 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明洲表示,深呼吸也有禁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劇烈的深呼吸可增加胸腔和腹腔的壓力,並且使血管管徑縮小。雖然看起來深呼吸增加了氧氣的攝入量,使血液含氧量增加,但大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流量卻因此大幅減少。
部分老年人,特別是已發生動脈硬化,尤其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不適宜,有慢性氣道疾病患者宜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呼吸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