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警惕!飯後要禁止的5個壞習慣,改掉了受益終生
更新于:2025-03-29 21:04:44

吳大叔患有糖尿病兩年了,被確診后,因總在飯後吃水果,血糖控制的不太理想。醫生多次提醒他不要飯後吃高糖水果,可習慣難改,後來吳大叔通過飯後約人打牌,轉移注意力。

吳大叔想,喝茶打牌,可比飯後躺沙發上吃水果健康多了。

上個月,吳大叔在打牌時,出現了頭暈、看不清的癥狀,他打牌太上頭,也沒放在心上。

可沒過多久,吳大叔飯後照例要去打牌,站起身來時覺得頭暈目眩,接著就倒地不起,暈了過去。家裡人匆匆將他送往醫院,檢查后發現吳大叔血糖嚴重超標,已經達到33.4mmol/L,必需立刻搶救,還好送醫及時,吳大叔的命被從死神那裡搶了回來。等吳大叔清醒後,家屬告訴他此次兇險情況,以後對血糖控制要更加上心。

吳大叔很慶幸,又有些疑惑,自己已經按時吃藥了,也不在飯後吃水果,怎麼血糖還會那麼高呢?醫生告訴吳大叔,雖然飯後戒掉了水果,他經常性飯後不運動,坐著打牌,還抽煙喝茶,同樣不利於控制血糖。

糖尿病的管理可不僅僅是管住嘴,按時吃藥那麼簡單,飯後的不良習慣同樣會引起血糖大幅度波動。

糖尿病是困擾當代人健康的“富貴病”,很多人在控制病情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吃了葯血糖依舊不理想的狀態,這是由於吃藥只是控制血糖的一個方面。

在飲食以及飯後習慣上,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改變,用更科學的方式做出調整,讓血糖更平穩。下面我們來盤點糖尿病患者那些容易讓血糖升高的壞習慣。

一、糖尿病患者飯後的五個壞習慣,改掉能終身受益

現代生活水準的提升,飲食結構的改變,是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

很多想要預防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也格外關注自身飲食問題,但殊不知即便吃對了東西,在飯後改不掉這些壞習慣,血糖依舊不理想

1.飯後立即吃水果

不要說糖尿病患者,就是普通人總是立即吃水果,也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

在人體攝入足夠營養物質時,胃腸道會“加班”消化吸收這些食物,如果立即吃水果,就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群來說,飯後立即吃水果,水果中的糖類未及時消化,堵塞在胃中,會導致脹氣,有些人還會出現習慣性便秘。

飯後加餐吃水果,是補充的額外的能量,如果這部分能量不能被人體代謝掉就會儲存起來,增加肥胖的幾率。

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三餐中已經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用以補充體內所需要的葡萄糖,在加上飯後水果,大部分水果中糖的含量都不低,這就導致糖的吸收量超標,不利於控制血糖。

健康人群想吃水果,可以在餐前1-2小時食用,此時胃內食物很少,水果可以很快被消化吸收,不容易發生氧化腐敗。

此時吃水果,還會增加胃的飽腹感,防止稍後進餐過量,從而影響胃腸道正常功能。

而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在兩餐之間吃水果,並且要選擇那些低升糖指數的水果,比如草莓、柚子、聖女果、李子等,用量維持在200克左右,不宜超標。

2.飯後立即運動

很多糖尿病患者會在飯後立即運動,試圖把吃進去的能量代謝掉,防止餐后血糖升的過快,這是種錯誤的方法。

餐后胃處於填充狀態,立即運動,會使食物隨人體的運動晃動,導致食物也會上下晃動,太過劇烈會引起食物上逆、噁心,胃酸也會反流,腐蝕消化道,胃下垂的幾率也增加。

飯後半小時時間內,身體會優先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血液也會傾向集中與於胃腸道,如果此時進行運動,血液就會向四肢分配,進而導致胃部血液不足,消化功能減慢,出現腹痛腹瀉、便秘等癥狀。

糖尿病患者飯後立即運動,不會起到防止餐后血糖升高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

要想更好控制血糖,高血糖患者要在飯後休息一段時間再運動,運動代謝掉食物中的能量,有利於控制血糖。

在運動的時間要把握好,不能太短也不宜過長,才能起到降血糖的目的。運動頻率不宜過猛,把握好節奏,做好熱身運動,循序漸進運動。

與飯後立即運動類似的是,糖尿病患者也不能立即洗澡,飯後立即洗澡同樣影響血流量的分佈,會造成胃腸道的消化功能減慢,不利於控制血糖。

3.飯後立即喝茶

很多人都有飯後喝茶的習慣,但茶葉可不是隨時隨地都能喝的。

茶葉中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物質,可以抗氧化、醒腦提神、降低血壓,把助人體排除有害的廢物。可對於糖尿病患者,飯後立即喝茶,是不可取的。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質,會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形成不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對於敏感的人群來說,飯後立即喝茶容易引起腹脹、便秘。

茶葉中的很多物質是鹼性的,飯後立即喝茶,不進會稀釋胃液,還會與胃液進行酸鹼中和,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

糖尿病病人可以選擇吃飯半小時後再喝茶,不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晚飯後半小時,最好不要沖泡過濃的茶葉,茶葉中的咖啡因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但是如果晚間喝太多,導致神經過於興奮,可能會出現睡不好的情況,這就更不利於控制血糖了。

4.飯後立即睡覺

高血糖患者飯後不能立即運動,躺下來睡覺也不合適。飯後躺著休息,不做其他事,看似不分散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其實真實情況是,有礙於食物的消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還會導致血糖的升高。

人體在吃飯後,身體各處更多的血液會向胃腸道流動,一起完成消化這項任務。

此時如果躺下,血液迴圈的流速減慢,食物的消化速率減慢,長時間滯留在胃腸道中,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血流速度的減慢,會導致機體細胞肌肉對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更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所以在飯後不要立即躺下休息,與家人交談或站十幾分鐘,等胃的消化功能不受影響後再躺下,才是正確的。

5.吃飯後立即抽煙

老煙民飯後抽煙是一種享受。可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飯後抽煙,煙草中的有毒物質,會因血液迴圈加速,容易被吸收從而危害健康,胰島素受尼古丁影響,抵抗效果增加;另外神經系統也會受煙霧影響,出現血糖的波動。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要比健康人群更脆弱,吸煙會雙重加速血管的硬化,增加血管堵塞的風險,更容易引起糖尿病足。

對於糖尿病患者飯後抽煙,無異於慢性自殺,最好能嘗試戒煙,實在難以堅持,要先試著改變在飯後立即抽煙的習慣,可以通過嚼口香糖或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度過飯後的半小時,可以減少煙對糖尿病人的傷害。

以上五種壞習慣,就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經常在飯後出現的。

血糖控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血糖患者要管住嘴,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才能維持餐后血糖的平穩。

由於三餐食材的不同,餐后血糖會出現不明程度的波動,所以即便用血糖儀進行測量,也可能出現偏差。因此,高血糖患者及家屬,要對這些飯後血糖偏高的癥狀足夠重視。

二、餐后血糖超標會有哪些癥狀?

糖尿病患者在飯後經常表現出渾身乏力沒精神,那極有可能是餐后血糖控制的不好。

機體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補充能量,就會總莫名其妙充滿疲勞感。

人體在吃飯後,為了更快的消化食物,血液有效流向胃腸道,大腦內血液減少,無法運輸足夠的營養物質支撐消耗,大腦被迫“休眠”,容易困頓。

當糖尿病患者餐后高於正常範圍過多時,血液流速變慢,血漿的滲透壓增加,就會刺激神經系統產生口渴的感覺。

這種口幹、口渴是無法通過喝水得到的完全緩解的,即便是飲水量增加,血漿滲透壓沒有恢復正常,這種感覺就會一直存在。水喝多了,體內體液增多,進而導致糖尿病患者的尿量增加。

多飲和多尿是一個循環過程,只有當血糖控制好后,中樞神經對口感的感覺不那麼敏感,才會好轉。

餐后血糖控制不好,患者還會出現吃不飽的錯覺,即便吃了正常飯量,但由於胰島素對糖的利用率下降,機體細胞缺乏能量,沒有動力正常進行生理活動,就會向神經中樞反饋“吃不飽”。

此時糖尿病患者,總覺得自己餓得快,沒有飽腹感,總想吃東西。

患者如果經常出現以上癥狀,那就有必要進行規律的進行餐后血糖的測定了,可以在餐后的三個小時,每隔一小時進行測定一次,雖然麻煩,有助於更直觀的觀測血糖的下降範圍。正常情況下,餐后兩小時的血糖就應該與餐前血糖數值相差不大。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一門需要從多方面入手的課程,飲食和吃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這兩方面,糖尿病患者在餐后改掉立即睡覺、抽煙、喝茶、運動等看似不起眼壞習慣,也能更好的維持餐后血糖的穩定。

書目

1.《吃完飯,如果有這3個表現,多半餐后血糖已經超標了!》糖尿病之友雜誌2024.7.28

2.《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10大“飯後禁忌”!》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內分泌202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