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新社研究所,吉利汽車(0175.HK)作為中國領軍車企之一,早在2005年便通過借殼“國潤控股”登陸港股市場,成為較早進入資本市場的民營車企。由於採用借殼方式上市,其IPO發行價難以直接衡量,但上市后吉利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迅速擴張,逐步構建起涵蓋燃油車、新能源、高端品牌及智慧科技的全球汽車產業版圖。然而,近年來,吉利旗下多家分拆或併購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低迷,絕大多數已跌破發行價,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擴張戰略的謹慎態度。
國內資本運作:換電、智能駕駛與新能源品牌表現不佳
近年來,吉利在國內資本市場動作頻頻。2020年,吉利參與力帆科技(601777.SH)破產重整,並成為其重要股東,隨後整合為睿藍汽車,專注於換電業務。該公司發行價為14.5元,但截至最新收盤價僅10.06元,較發行價下跌31%。2022年,吉利與李書福聯合創立的智能汽車科技公司億咖通(ECX.US)通過SPAC方式登陸美股,發行價10美元,如今股價僅1.24美元,跌幅高達88%。2024年10月,吉利分拆旗下高端電動車品牌極氪(ZK.US)赴美上市,發行價21美元,儘管最新股價23.89美元勉強維持在發行價上方,但市場表現仍顯疲軟,險些破發。
海外併購與上市:沃爾沃、極星、路特斯市值大幅縮水
吉利在海外市場的資本運作同樣頻繁,但股價表現更為慘澹。2010年,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100%股權,2021年沃爾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獨立上市,發行價58瑞典克朗,如今股價僅18.5瑞典克朗,跌幅達68%,市值蒸發近1400億瑞典克朗,而吉利仍持有其超75%股權。2022年,沃爾沃旗下高端電動品牌極星(PSNY.US)通過SPAC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10美元,最新股價僅1.05美元,跌幅高達89.5%。此外,吉利2017年收購的英國跑車品牌路特斯(LOT.US)於2024年同樣以SPAC方式登陸美股,發行價10美元,目前股價1.59美元,跌幅84.1%。
資本擴張與市場反應:高增長能否扭轉估值困境?
吉利在企業經營中一直是注重合規性,保持旗下各家公司的獨立性,現在智慧化,電動化研發投入加大,造成普遍盈利不佳。近年來,其通過併購、分拆和資本運作,構建了覆蓋燃油車、新能源、智能駕駛、換電業務及高端品牌的龐大體系。然而,除極氪勉強守住發行價外,其餘上市公司股價均大幅破發,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其擴張戰略的疑慮。儘管吉利2024年財報顯示營收突破2400億元,新能源銷量同比增長92%,但投資者似乎更關注其盈利能力與整合成效。未來,吉利能否通過技術升級(如“千里浩瀚”智駕系統)和市場拓展(如全球化佈局)重獲資本青睞,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