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增程沒技術,混動和純電才是未來
更新于:2025-03-25 23:15:05

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增程沒技術?

我估計不僅僅是很多人有這樣的思維,就連很多車企也是這樣想的,就包括增程車賣得非常不錯的理想汽車,還不是著急著發佈純電的mpv以及純電的suv嗎?

在動力形式上,純電、純油、混動三種模式我都體驗過。如果家裡只有一輛車且是主力家用車,我更傾向於大電池混動(包括插混和增程),最好是純電續航長一些。

純電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電池能量密度的瓶頸,這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化學鴻溝。比如100度的電池已經很大了,但按照當下效率較高的內燃機換算,也只相當於約30升的油箱。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怎麼節省,續航里程都顯得捉襟見肘。再厲害的純電車在冬季續航也會大幅縮水。即使標稱續航700公里的電動車,實際可能只能跑300公里,甚至更少,屆時不得不頻繁尋找充電樁。而且在公休日出行時,還要祈禱沒有太多人排隊充電。

相比之下,混動車就從容得多。60升的油箱相當於約200度的電池。冬季時,混動車還能免費提供熱量,你無需在零下十度的車裡裹著毯子關空調,也不用擔心充電時間的限制,更不用在高速上因續航焦慮而龜速行駛。油箱就像一個暴發戶,為車輛提供充足的能量。這並非技術優劣的較量,而是能源形式的降維打擊。近年來,增程式混動被理想帶火就是最好的例證。

說實話,如果預算10萬元,且家裡只有一輛車,踏踏實實買一輛帶發動機的車是比較靠譜的選擇。只要加入汽油,就能輕鬆續航500公里,無論是燃油、混動、增程還是插電混動,后兩者的優勢在於市區用電,能省油,還能免購置稅,節省約1萬元。如果主要在市區代步,新能源車是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長途出行較多,純燃油車也很好。從技術應該服務於體驗的角度來看,我並不反對增程式混動。如果把車僅當作代步工具,且在意日常通勤成本和電氣化智慧化,那麼增程式混動相比燃油車確實有明顯優勢,這是不可否認的,所以我也不會批評這項技術,只是我很多人太喜歡而已。

在我心中,從動力總成規格來看,我的主觀喜好排名如下:大排量純燃油=純電>功率分流混動>多擋串並聯混動>小排量純燃油>單擋串並聯混動>增程式混動。

本田2025款CL500摩托車
本田2025款CL500摩托車
2025-03-27 21:4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