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插混、增程到純電,車主們的“後悔藥”在哪?
更新于:2025-03-25 23:10:06

近期,不少新能源車主在網路上分享了一個共同的心路歷程:他們最初選擇了插電式混合動力(插混)或增程式電動車,然而,在體驗了一段時間后,卻紛紛萌生了換購純電動車的念頭。這一轉變,對於那些曾對純電動車持懷疑態度的車主而言,尤為顯著。

眾多車主在我們的後台留言中表示,他們現在更加認同直接購買純電動車的觀點。原因在於,雖然插混和增程車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續航焦慮,但長期使用下來,許多車主發現,他們更偏愛純電模式下的靜谧、平穩以及低廉的行駛成本。尤其是那些沒有安裝家用充電樁的車主,更是感受到了頻繁外出充電的不便。

許多車主在初次購買插混或增程車型時,都會習慣性地先加滿一箱油,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隨著對純電駕駛體驗的深入體驗,他們逐漸沉迷於這種無噪音、無震動且成本更低的出行方式。一位增程式電動車車主坦言,一旦習慣了純電駕駛,再切換到燃油模式就顯得格外困難,尤其是面對高昂的油價。

隨著對純電駕駛的熱愛加深,車主們開始想盡辦法增加充電次數,減少燃油使用。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經常可以看到插混和增程車主排隊充電的場景,這反映出他們即使在長途旅行中,也盡量避免啟動發動機。然而,插混和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普遍較短,CLTC標準下超過200公里的車型並不多見,實際能跑150公里已屬難得。因此,頻繁充電成為了家常便飯,對於有家用充電樁的車主來說還好,但對於沒有的車主來說,這無疑是一項繁瑣的任務。

插混和增程車型的充電速度相對較慢,也是車主們抱怨的一個焦點。一些車型的200多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充電時間,與續航600公里的純電動車相差無幾。這意味著,插混和增程車主需要更頻繁地充電,才能達到與純電動車相似的行駛里程,這無疑增加了時間成本。

與此同時,純電動車的技術革新也讓車主們感到羨慕。如今,許多造車新勢力車型已經搭載了5C快充技術,如小鵬G9等車型,僅需12分鐘即可從20%充至80%電量。而比亞迪即將推出的1000V高壓快充技術,更是讓充電速度堪比加油。在這些新技術的加持下,純電動車主的續航焦慮大大減輕,而插混和增程車主則開始面臨真正的續航挑戰。

作為一位40萬級別的增程式電動車車主,筆者每次看到全新純電動車型上市,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品牌的強勢表現,都不禁感到惋惜。如果當初有更多關於插混和增程車主心路歷程的分享,或許筆者現在也會是一位純電動車車主,而不是一位四處尋找充電樁的“尋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