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條山脈位於山西省南部,隔黃河與陝西、河南兩省相鄰,東起垣曲縣東北邊的舜王坪,西至永濟市西南角的首陽山,北隔絳縣的續魯峪與太岳山脈相接,南抵黃河北岸。
中條山脈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在地理劃分上有不同的歸屬說法,一些觀點認為它屬於呂梁山脈,也有觀點認為它是太行山系的一部分。
中條山最初形成於17億年前的中條造山運動,形成了乙太古界涑水群、絳縣群、元古界中條群為主的地塊基底。地質史上,中條山是山西高原隆起的部分,系燕山運動褶皺而成。
在喜馬拉雅運動中,山體部分繼續隆起,山地南北兩側發生差異斷陷,山地北側的大斷陷形成了運城鹽湖盆地。此後地史時期新構造運動又產生了大幅度斷層,因而形成了險峻的陡峰和深谷。
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中條山最終形成了如今以陡峻高山和較平緩低山丘陵為主的地形地貌。
山脈主體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60千米,寬10-15千米,山體輪廓呈現出東部寬、西部窄,猶如一把鑰匙。海拔1200-2300米,相對高度800-1500米,北坡陡峭,多斷崖峭壁、斷層三角面,洪積扇發育,南坡緩傾,逐漸過渡為黃土台地。
以平陸縣張店鎮北、運城—茅津公路通過的山口為界,分為東、西兩段。
東段面積廣而高峻,群山彙集,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22米,山頂呈平台狀,其間有垣曲斷陷盆地;
- 歷山:是中條山東段的主要山脈,位於山西省翼城、垣曲、沁水三縣交界處,山勢高峻,景色壯美,山間有茂密的森林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主峰舜王坪海拔2322米,是中條山的最高峰,山頂呈平台狀。
- 蟒河山脈:位於中條山東段,以獨特的山水風光和豐富的生物資源而聞名,區內有眾多奇特的山峰和峽谷。主要山峰有石人山、孔雀山、窟窿山、棋盤山、指柱山、王蟒峰等,形狀各異,各具特色。
西段山勢挺拔,面積狹長,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相對高差達1500米;
- 雷首山:中條山西段的古老山脈,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曾有多個名稱,如首陽山、吳山、薄山等。其山勢挺拔,景色秀麗,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涉足之地。
- 雪花山:是中條山西段的主峰,海拔1994米,山勢雄偉險峻,山頂常年積雪不化,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宛如雪花覆蓋,因此得名。
-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聖地,也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由玉柱峰、東錦屏峰、西錦屏峰、棋盤峰和太乙峰五座主峰構成,主峰玉柱峰海拔1809.3米。
中段山勢較緩,呈階台狀,張店附近分水嶺鞍部有三趾馬紅土和黃土覆蓋的寬谷,乃唐縣期寬谷經隆起而成。
- 涿鹿山:位於中條山平陸段,與歷史上的阪泉之戰等傳說有關,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 傅岩山:同樣在中條山平陸段,因商王武丁起用在此從事版築苦役的傅說而聞名,是一處承載著古代歷史典故的山脈。
中條山脈在構造上屬中條背斜,是典型的地壘式山地。海拔1500米以下為石灰岩、砂岩、頁岩構成的低山丘陵區;海拔1500-2000米為片麻岩、安山岩構成的地壘山體;海拔2000米以上為黃土母質覆蓋的山頂平臺。
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拔和海陸距離影響,輕微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徵。東端年平均氣溫3.0-11℃,年降水量600-720毫米;西端年平均氣溫11.0℃左右,年降水量500-580毫米。
中條山南均為干溝,北坡溪水有五龍峪、寺峪溝等,屬山間小溪,向北注入運城盆地。東段的蟒河經河南省注入黃河。
土壤類型多樣,隨海拔呈垂直地帶性分異規律,海拔由低到高依次為山地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及亞高山草甸土。植被類型隨海拔高度依次出現栓皮櫟林、槲櫟林、遼東櫟林、紅樺林和亞高山草甸。
中條山脈資源豐富,中條山有“銅頭金身鐵尾”之說,是中國四大產銅基地之一,也是古代銅礦冶遺址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有銅礦峪、篦子溝、胡家峪、橫嶺關等礦床。此外,還有金、磷、煤、鐵等礦產。
中條山是山西樹種最多的林區,森林面積2.47萬公頃,覆蓋率約40%,有珍貴的杜仲、黑椋子、獼猴桃和漆樹,還發現有面積約800公頃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已知動物有66科32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黑鸛、金雕、金錢豹,也是獼猴自然地理分佈最北線。
運城鹽湖地處中條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和世界第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已有4000餘年開發歷史,盛產鹽和芒硝。
中條山是山西藥材的主產區之一,經調查,分佈的植物藥有1181種,包括山茱萸、連翹、五味子、黃芩、柴胡等,還有名貴的九節菖蒲、玉竹及罕見的冬蟲夏草、猴頭、靈芝等。
中條山地區有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的證據。
夏縣的西陰遺址、垣曲的“世紀曙猿”化石遺址等,都證明這裡是華夏文明起源的核心區域之一,三皇五帝中的堯、舜、禹、湯都曾活躍於此。
中條山鄰近關中平原、河洛平原,地處中原與西北的交界處,為河洛地區的西北屏障、關中地區的東北屏障。
如在春秋時期,晉國憑藉中條山為戰略依託,掌控崤函通道,迫使秦國300年間只能向西發展。戰國時期,秦國控制中條山地區後,為其東進中原創造了條件。
到了近代,中條山素有“東方的馬其諾防線”之稱,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在此堅守,雖最終失利,但也曾整整拖住日軍四年,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日軍的西進步伐。
旅遊景觀有五老峰景區、神潭大峽谷景區、鳳凰谷景區等眾多景點。五老峰景區是我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神潭大峽谷景區是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大裂谷;鳳凰谷景區谷中山清水秀,林壑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