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重要,必備的技能和知識,往往缺乏父母和社會的教導。在心理學領域,最常見的就是“如何正確面對情緒和保持情緒健康”。
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中,都不會受到關於“處理情緒”方面的教導,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面臨各種各樣的情緒困擾,長期承受著焦慮,壓抑,痛苦,悲傷等情緒帶來的傷害。
如果有人能在我們十幾歲的時候,教導我們關於情緒的重要知識。或許就能幫助我們改變一些人生進程,減少不安全感和獲得幸福。
關於情緒,我希望父母明確告訴我的五個道理:
(1)你不是因為有情緒而軟弱.
情感是人類都有的,男人,女人都充滿了憤怒,悲傷,恐懼,厭惡,喜悅,興奮等情緒。我們不必羞於談起自己的情感,也不必為了某種情感感到羞恥或者焦慮。記住,談論自己的真實感受並不可恥。
(2)情緒首先是充滿活力的體驗
很多人覺得情緒會帶來各種各樣的負面影響,因此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情緒。但是你要明白,是情緒讓我們感到活著。
我們的想法是平淡的,正是情感為我們的思想和生活增添了魅力和色彩。情緒首先應該是是充滿活力的體驗。
(3)情緒具有強烈的衝動
情緒的衝動是一種本能。情緒使我們的身體對危險和快樂做出快速反應,以獲得生存優勢。例如,恐懼驅使我們奔跑,憤怒促使我們反擊。
明白情緒的衝動型,有助於你在適當的時候,合理的調控情緒,不會因為衝動釀成大錯。
(4)社會總是教導我們忽視和壓抑情緒
這是所有文化圈的通病,當然,這是不對的。阻擋情緒更容易產生各種各樣心理問題,如應激障礙和人格障礙。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面對情緒,化解情緒,而不是壓抑或者忽視它們。
(5)我們可以學會驗證情緒,並思考如何最好地利用它們。
當你意識到,你的焦慮背後,是恐懼,興奮,或者是悲傷時,你的焦慮就會大大減少。識別你的情緒背後的原因和“潛藏的情緒”,有主意你更好的處理甚至利用情緒。
校對 莊武